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职院》
坚定信念服务大局奋发有为
共青团无锡职院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转版-----------------
(上接1 版) 但通过一次次讨论, 他也很快成长为队员心目中的 “大神级”人物。
同样在智能制造工程中心, 一楼的工业网络技术应用与培 训中心是郭琼带领的学生创新 团队大本营。生产过程自动化 21331 班曹方文今年9 月通过遴 选成为新一批成员,平时只要没 课,他都会来到这间不大的实验 室, “这里的实训设备功能的 开发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完成 的。”生性腼腆的曹方文不善与 人交流,希望未来在专业上有 更多的发展,因为专业扎实、 做事认真被郭琼看中,选进创新 团队,参与她和同事们开发的项 目和课题。
创新团队建立之初,郭琼的 一句话让控制技术学院院长黄 麟留下深刻印象:“我把他们当 自己的孩子一样带。”无论开发 教学案例还是做课题,郭琼总会 选择几名专业扎实、有上进心的 学生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更 多的学习机会、激发潜能。”
对科研:产教结合重在提质2014 年暑假,我校代表团赴 美国访问,与同行交流智能工厂 项目。参观实训场所时,黄麟被 一套自动化控制设备吸引,“那 个设备最大的特点是把抽象的 控制技术形象地展示出来”。返 校后,他把手机拍下的设备照 片发给郭琼和同事们, “结果 没几天,他们就把这套东西做 出来了!”
在郭琼的教学生涯中,这类 将科技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 案例并不少见:2011 年指导学 生完成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 优秀毕业设计———基于 Zig Bee 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4 年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 目———基于视觉传感器的罐装 液位及杂质检测系统等,为课堂 教学拓展了专业实训项目和案 例;最近,郭琼和同事研制的乒 乓球高度控制实验实训设备即 将投入批量生产……今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赛项首次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 能大赛,郭琼正是这一赛项平台 的核心研发人员。年初的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确定我校控制技术 学院承担赛项平台设计研发任 务,从深入调研、制订方案到平 台成形,郭琼和同事们付出了大 量精力,担纲平台控制系统总集 成的她成了智能制造工程中心 来得最早、走的最晚的人,“经常 晚上要锁门了,她还在里面忙 碌。”控制学院院长助理胡俊平 对她的勤恳十分钦佩。
平台研制成功后,她又作为 点评师赶赴天津,向参赛队介绍 赛项要求并演示操作流程。7 月,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 举行,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 用赛项平台”获全国职业院校学 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优 秀项目一等奖,教育部鲁昕副部 长亲临现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 我校的平台演示。
秘诀:潜心积淀,厚积薄发2012 年底,我校占地近 5000 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工程中 心投入使用,这座按照设计数字 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 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融 合”和教学、科研、服务“三中心” 要求建设的智能工厂,不仅是我 校物联网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 要内容,也顺应了 “中国制造 2025”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从2010 年就启动了 这个项目,2 年间反复进行研讨、 论证和设计,可以说是走在了前 列。”戴勇教授说,智能工厂项目 最兴旺的时候有32 个成员,“但 是大浪淘沙,最后留下来的骨干 并不多。”
郭琼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 骨干之一,担任“基于物联网技 术的智能工厂项目”子项目过程 控制系统( PCS)的设计与论证工 作,这几乎是9 个子项目中最难 啃的“骨头”。“智能制造在当时 最难的是信息读取,如何解决大 数据处理问题,实时实地传递生 产过程中的信息。”戴勇教授回 忆道, PCS正是要解决生产信息 实时传递的难题,并且与其他子 系统进行衔接。近2 年的设计论 证过程,郭琼沉下心来,对方案 一遍遍修改完善。
如今,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建 成已2 年有余,是第一批无锡市 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更吸引了国内外诸多职业教育同 行来参观学习,最近,郭琼又在忙 着参与国家工信部 《数字化车间 工艺执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多年的专业积淀和实践探索,使 她对行业标准的把握游刃有余。
2014 年,我校正式开设工业 机器人专业,迎合当前互联网+ 时代工业生产对职业人才的素 质要求。事实上早在一年前,控 制学院就已经在生产过程自动 化专业开辟了工业机器人方向, 郭琼和同事们从行业企业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 设置一一做起,为专业顺利开设 做足准备。成为工业机器人系主 任以后,郭琼教授更加忙碌了, 今年10 月,印尼苏门答腊省职 业院校教师来校培训,控制学院 副院长奚茂龙打算安排她做一 次智能制造主题讲座:“她回去 看了日程表以后答复我:不好意 思啊,从周一到周五都抽不出完 整的时间段!” (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