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瑞雪飘降京城,六百年古老的太庙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外面是宫墙映白雪、玉雕栏一色,而太庙艺术馆内更是名家名作齐聚,一场以水墨为主题的学术雅集在诗画意浓的冬日里拉开了序幕。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太庙艺术馆承办的“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于当日开幕,20位当代画坛名家以他们近期创作的110幅水墨作品,向公众展示了艺术家们在全球图像文化弥漫的时代,如何更加深入地研究学术文脉与艺术经典,在坚守和弘扬水墨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找准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契合的学术取向,以及所进行的冷静审思和共同努力。
院长范迪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水墨艺术走进宏伟辉煌的太庙殿堂,构成了文化跨时空的古今对话。“水墨本色”这个命题,旨在以当代的文化视野进一步观照传统,以当代的文化情怀进一步追寻水墨艺术的本体价值,使当代水墨艺术既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又不断走向新的学术高度。
“水墨本色”作为一种理论表述,是力图超越既成的水墨标准和界限,提示人们注意当代水墨艺术的生命乃是它的精神属性。应邀参展的艺术家陈辉、程大利、初中海、蒋志鑫、李洋、梁占岩、刘进安、刘庆和、丘挺、王颖生、王赞、谢青、姚鸣京、于光华、袁武、张江舟、张捷、张志民、周京新、朱岚等,都是当代画坛的名家,他们在水墨语言的研究上坚持持续的探索,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既坚持水墨语言的探索,在水墨语言的本体价值上有更深入的体悟,同时也在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上更加集中与明确,由此展现出他们富有锐气的思考,也展现出他们严肃的学术态度。就每一位个体而言,他们都在“文心”、“意境”、“笔法”、“经营”等这些水墨范畴里做深度的耕耘,使水墨语言不仅是一种笼统的向度,而是有了更为具体的涵义,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水墨艺术的当代创造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
宣传部 徐新立/文 宋曼青/图
部分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及参展艺术家在太庙享殿前的合影
“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