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 - 《信阳师范大学报》

勇 敢 起 跑 永 不 言 弃

—— —访我校第十届“自强之星”高志鹏

作者:张苗苗 程丹丹 王雅杰    
2015-12-04     浏览(61)     (0)




  高志鹏,我校体育学院 2012级体教一班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跆拳道国家二级教练员、一级裁判员。连续三年获信阳高校联赛跆拳道冠军,三次打破校运动会 110米栏记录夺冠,多次获得校级综合奖学金及单项奖学金,先后获得“优秀团干”、“优秀班干”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及体育竞赛获奖 120余次。
  还未上大学时,高志鹏就是一名跆拳道运动员。初二时,与跆拳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练便是 8年。8年里,多数时间都在刻苦训练,留下了一身的伤,脚骨折过、韧带拉伤过、牙被打掉过……在血与
泪混合的伤痛中,他没有放弃过、退后过。先后在省级、国家级跆拳道比赛中获得名次,在韩国仁川举办的中韩青年交流大赛上荣获亚军。
  上大学后,身体素质优异,爆发力柔韧性好的他,选择了田径 110米跨栏作为主攻项目。以前从未练过田径,所以每天在上完专业课后,就到操场独自练习。大一时,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在校运动会上崭露头角;大二时,“静止”了 18年的校运动会 110米栏记录,被高志鹏打破。在今年的春季运动会上,高志鹏不顾阻拦,拖着骨折的胳膊起跑,跑出了 16秒的好成绩,打破了去年由自己创造的纪录, 让师生记住了“高志鹏”这个名字。讲到为何坚持负伤参赛时,高志鹏说:“因为快要毕业了,想要再跑一次,留点纪念。”全力以赴,不留遗憾,是高志鹏参加比赛的信念,也是支撑着他跨过一个又一个“栏”的精神动力。
  去年 3月份,高志鹏被选拨为校队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第 14届大学生运动会,每天在操场上训
练,高强度的训练,时常会跑着跑着就流鼻血、吐酸水,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但他未曾想过放弃。家境贫寒的他,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兼职做跆拳道教练,白天高密度的训练结束后,还要到市区跆拳道馆教小学生,深夜才能回宿舍。
  那一段时间,高志鹏每天在忙碌中度过,室友都笑称:“吃过午饭就不见他的踪影,晚上回来像“死人”一样躺在床上,过的跟野人似的。”那是一段寂寞又孤独的时光,凭借着对学员的责任心,对学习跆拳道的小朋友们的爱心,他咬牙挺过了那段最难熬的 日子。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在 2014年河南省第 18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他获得本科男子乙组 110米跨栏第三、4×400米接力第六的好成绩;所带领的小朋友们也在跆拳道锦标赛上斩获1金 3银 3铜七个奖牌。那是一段不抱怨,不诉苦的时光,度过后,都会感动自己的日子。
  高强度的训练,总会使体育生少些文化积累,为了弥补短板,使自己均衡发展,高志鹏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摄影和书法,阅读大量书籍,所拍摄的照片多次刊登在中国跆拳道官网及杂志中,书法作品也多次获奖。
  他拼尽全力在路上,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活;他咬紧牙关勇敢坚强,为了自己所想的生活而活,他还在 继续 前行,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