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 - 《新乡医学院报》
一附院成功开展首例CT小肠造影检查
作者:张健 刘儒鹏 吴新军
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开展首例CT小肠造影检查,成功为一例疑似缺血性肠病患者排除器质性病变和血管栓塞性病变。该检查适用于多种小肠疾病,具有无痛性、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
本报讯(通讯员 张健 刘儒鹏 吴新军)11月7日,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开展首例CT小肠造影检查,成功为一例疑似缺血性肠病患者实施了检查。
71岁的普外二科住院患者张某,是这项新技术的第一个受惠者。该患者反复腹痛,原因不明,11月7日,上午交班时,普外二科举行全科会诊,考虑其为缺血性肠病可能性大,胃肠型癫痫、胃肠型癔病不能除外,建议进行相关科室会诊。“此患者可以做CT小肠造影来进一步了解肠管血管及肠壁情况。”会诊的激烈讨论中,放射科医生岳军艳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CT小肠造影是放射科进行推广新技术——CT小肠造影宣讲的第一站,正好碰到了这个适应症病例。
放射科主任窦文广了解到该患者近期已经做过腹部CT平扫和肠系膜上动脉CTA检查,患者本人和家属有可能对进一步的CT检查产生抵触时,窦文广指示将此患者纳入CT小肠造影科研项目的目标对象,并对第一例病历给予大力支持和最大优惠。“要为我们科室的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尽可能地提供便利,同时兼顾医疗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窦文广如是说。11月7日下午18:03,当患者CT小肠造影图片传到工作站后,窦文广与岳军艳医生反复观察图像,最终排除了此患者小肠器质性病变及血管栓塞性病变的可能,支持了临床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据窦文广介绍,CT小肠造影检查具有无痛性、适用广泛,操作简便安全、检查全面、清晰、精确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小肠疾病的检查,能同时观察到肠腔、肠壁、肠外的淋巴结、肠系膜、肠系膜血管以及毗邻结构,可以准确地检出小肠肿瘤及数目,能大大改善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可以作为小肠肿瘤检出和定位的首选检查;同时该检查对小肠以及结肠梗阻的原因也可以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