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Q是一代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缩影———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压迫,愚昧无知但是善良纯真不记仇。他的种种行为都影射了当时国人的精神病态———欺善怕恶、软弱无能、麻木腐朽。
阿Q的精神胜利法无疑是他最大的特点。在被各种人欺负之后,他总是能够做到自欺欺人,找到安慰自己的方法。能够在明明落败而归的情况下有着俨然获胜般的自得离去。但是阿Q除了被欺负之外还会欺负比他更为弱小的小尼姑。这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逆来顺受、自我麻痹、自我满足的精神胜利法,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存在的劣根性。
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小镇上的人对阿Q的态度有两次明显的变化。第一次是阿Q无礼冒犯吴妈之后,小镇上再也没有人找阿Q做短工了,并且所有人看到阿Q之后都是绕道而行。阿Q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了镇上。回乡后的阿Q似乎是得到了不一样的优待,但是好景不长,在赵老爷和地保的压迫下阿Q因为他所卖的东西来路不正而再一次地被小镇上的人所厌恶、嫌弃,进而再一次陷入窘境———食不果腹、衣裳褴褛。从阿Q身上所影射出来的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是:人民的精神腐朽、思维麻木、盲目从众,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社会地位不高,欺善怕恶。
而在辛亥革命后,人民对于革命党人的态度仅仅是停留在造反这一浅薄的认识上,而根本没有从革命的目的上来认识这一革命事件。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传到乡村里就是一场与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夺权运动无异的造反。并且单从一个小镇上来看:首先,这场革命不彻底,许多的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辛亥革命对中国翻天覆地的影响,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基本看法和观念。就从剪辫子这一点来看,赵家大少爷在被剪辫子之后,从他妻子和母亲的反应来看,普通民众的思想根本没有被彻底改变,还是停留在那种封建愚昧的腐朽状态。
其次,这场革命被投机分子所利用,这些投机分子根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只是旧的地主或者官僚资产阶级想要保全自己现在已有的地位而做的一些努力,乃至是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做出的一种假姿态。就像白二爷曾是举报革命党人并害死其的反革命势力,在辛亥革命之后居然成为了当权者。从这一点上来看,辛亥革命有着其失败的必然性。
最后,辛亥革命没有真正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像阿Q这种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的、占中国人民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却没有机会真正的参加到革命中去。这是由于其宣传不到位,也是由于其革命纲领实施的不到位。
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饱受剥削和压迫。精神觉悟不高,愚昧无知,麻木腐朽。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束缚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今时代风云变幻,人民的思想更加自由,所看到的世界也更加广阔,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更少。我们应该做的是从当初的阿Q看到当时社会的现状,规避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创新发展之处。现在正处于社会制度改革的深水区,从《阿Q正传》中看到改革甚至是革命所需要做到的方面,从中汲取经验,避开错误,这就是《阿Q正传》在今天的价值和特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