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农学院教授王志敏指导抗旱到麦田

2009-02-25     浏览(794)     (0)

在安徽省怀远县古城乡双路村的一块麦田里,王志敏教授正在指导农民进行春季田间管理,因水源条件差,部分麦地受旱严重。王志敏认为,当前减轻旱灾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紧紧抓住立春后的20天,确保受旱田块浇上返青水、施上返青肥,并加强后续管理和病虫草害的防治。


  本报讯 2月7日,在安徽省怀远县古城乡双路村的一块麦田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我校农学院教授王志敏正在指导农民进行春季田间管理,给大家讲解技术要领。由于水源条件差,这里的麦地,不少麦苗叶片已经枯黄。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今年小麦播种面积170万亩,有164万亩受旱,80万亩严重受旱,古城乡灌溉面积达5.9万亩,占应灌面积的90%以上。但由于部分村距离水电站比较远,地势较高,水利基础条件较差,缺乏灌井等,全乡仍有0.6万亩缺乏灌溉条件,造成小麦受灾严重。
  立春已过,及早抓好以抗旱保苗为中心的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是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关键。王志敏认为,当前减轻旱灾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紧紧抓住立春后的20天,确保受旱田块浇上返青水、施上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王志敏对当地的农业科技人员说,抗旱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除了最紧要的对受旱麦田及时浇返青水以外,对一般麦田可以进行镇压保墒的措施。同时,后续的管理要跟上,特别是已浇水的麦田要及时锄划保墒,病虫草害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 (艾子摘编《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