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看京剧《秦香莲》的感受
作者:杨 萌
我与京剧的接触是从本学期上了柯天希老师的戏剧鉴赏课开始的,虽然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但在此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上了京剧鉴赏课后,我对京剧有了深入的了解,深深为剧中人物的唱腔,舞蹈所打动。其中最深刻的是京剧《秦香莲》,我被秦香莲深深感动的同时,又愤恨为了荣华富贵杀妻灭子的陈世美。幸好还有包拯不畏强权,铁面无私,主持公道。听着包拯大人铿锵有力的唱词,我觉得自己也振奋起来。包拯刚正不阿,又有丞相王延龄的支持,戏中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问罪,一句“到如今她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声如洪钟,荡气回肠,反映了包公铁面无私的个性。当陈世美请来公主和国太来为其撑腰时,包公依旧毫不动摇,决不妥协。“心如磐石不动摇,莫说国太,皇姑到,宋王爷到此我也不饶”唱得干脆利落铿锵有力。当国太发现说服不了包公,就以死在开封府相要挟,包公顿时有点束手无策。虽然包拯断案一向斩钉截铁,但毕竟国太死在开封府,自己也难逃追究。深感无奈,于是赠香莲纹银三百两,表示自己也无奈,香莲开始唱“三百两银子把丈夫换,从今后我屈死也不喊冤。人言包公是铁面,却原来是官官相护有牵连”秦香莲的唱腔凄惨高亢,声音好似在室内回响。听她的唱腔时,我觉得自己都不能呼吸了,那声音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为香莲的遭遇感到不公和同情,又为国太的纠缠感到左右为难,左思右想最后包拯还是站在秦香莲这边,一把将自己的乌纱帽取下唱到“皇帝的官儿我不做,纵有这塌天祸包某也承担”于是把陈世美斩了。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龙头铡下。
戏剧随着剧情的起伏进入了高潮,最终结果还是让人欣慰的,秦香莲虽然地位卑微但她的善良打动了很多人,最终逢凶化吉。为什么包拯敢斩陈世美?在当时那个君权至上的社会,陈世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首先他犯了欺君之罪,为了要娶公主为妻,他向皇帝隐瞒了自己已娶妻生子的事实;其次,他对父母没有尽孝道,父母去世他没有为父母守丧,还身穿大红袍入朝为官,与一身素衣披麻戴孝的秦香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他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不仁不义,香莲带着两个孩子千里迢迢来找他,他竟然不认他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怕香莲母子影响他的仕途,还要狠心杀妻灭子。总之,陈世美犯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而包拯从小受儒家忠孝礼义的影响,他忠君爱国,为人公正,对陈世美这样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畜生深恶痛绝,在包拯眼里,陈世美已经犯了弥天大罪。包拯作为法官,最终将陈世美斩首。
中国戏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瑰宝。原先我总认为它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再怎么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殊不知戏剧原来是这样的吸引人。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我相信若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多些对戏剧的了解,我们可能会喜欢上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