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全球化时代高校的变革与管理人才发展”圆桌论坛举行
本报讯当前全球化时代,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攻坚 克难阶段,如何领导和管理人才,是高校领导者当下面临的重 大挑战。9 月15 日,由我校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管理者发 展与培训( EDP)中心主办的“全球化时代高校的变革与管理 人才发展”圆桌论坛在校举办。
论坛特邀哈佛大学著名教授 Robert Kegan、上海纽约大 学校长俞立中、美国知名变革领导力专家 W illiam H. Mobley、 巴黎九大与清华大学合作 EDBA 项目学术主任 Fernandez Bernard 等中外大学领导与专家,共同探讨全球化时代大学变 革的难题以及高校管理者领导力发展之道。活动吸引了来自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民航职业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沪上19 所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的校长、人事处处长的参与。
我校副校长孙真荣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诸多高校深化 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的起始之年;是上海新一轮高校重点建设 工程启动之年;也是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规划之年”。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将通过圆桌论坛这一独特平台,聚焦当 前高校在深化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困惑,邀请国内外教育 领导力专家前来把脉支招。”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吉斯拉森高级管理人员领导力 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 Robert Kegan 在论坛上以“超 越自我、拥抱变革”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 T 形人才概 念,指出当前高校面对的变革之一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 软技能,授予学生专业的深度更要提升其思维的广度。 他表示,21 世纪的教育不应只关注智商发展,还需要重 视情商教育。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巴黎九大与清华大学合作 EDBA 项目学术主任 Fernandez Bernard 在跨文化领导力方 面展开分享。俞立中指出,21 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知识 经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最需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之间 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能力。俞立中以上海纽约大学“双重 身份”即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为例,指出高校教育的关键变 革在于跨文化,而跨文化的要点在于三个“ C”,即commu- nication(沟通)、compromise(互让)、cooperation(合作)。同样 对于跨文化合作, Fernandez Bernard 以十多年来一直致力 于中国与国际教育合作的经验,形象地将跨文化合作比作 婚姻。他表示:“领导者必须具备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这 样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他还强调,塑造跨文化领导力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建立信任,利用各种方法,分享知识, 相互合作。
圆桌讨论中,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顾晓敏、上海建桥学院 校长潘迎捷、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王海威就各自学校管理经 验与嘉宾展开讨论。顾晓敏表示传统的高校管理人才模式需 要向互联网思维转变。潘迎捷认为民办高校管理人才培养的 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王海威认为完成变革需要建 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实现组织方式和行为管理上的进化,使高 校更具活力。
此次论坛是主办方在高校管理领导力领域组织的聚会, 不仅为高校领导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更引入 中外高校领导力专家分享高校管理人才的经验与案例,受到 与会高校管理者的高度认可。后续,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研 究中心将开展系列论坛活动,聚集高校管理者的智慧,共同探 讨高校管理人才发展之路。 ( EDP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