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我校参加全国政法院校2015 年学生工作年会
全国政法院校2015年学生工作年会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举行,来自8所院校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围绕“互联网+视阈下的学生工作研究”,探讨政法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如何实现一体化模式,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会上还对提交的61篇会议论文进行评审并颁奖。
本报讯 10 月10 日,全国政法 院校2015 年学生工作年会在中央 司法警官学院举行,来自中国政法 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 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广东财经大 学、甘肃政法学院等8 所院校分管 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及学工系统的代 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学生处处 长卢少华、学生处副处长张永然、卜 路军和比较法学研究院分党委书记 兼副院长王芳、外国语学院分党委 书记兼副院长赵云鹏、刑事司法学 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敬川、 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 院长阮广宇、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分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尚武等一行8 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互联网+ 视阈下的 学生工作研究”主题,探讨当前以互 联网自媒体为推手、以大数据分析应 用为综合改革背景下,政法院校学生 教育管理如何实现“人管、物管、技 管、法管、联管”的一体化模式,探讨 “互联网+”和现代大学教育管理制 度之间的关系,互联网+ 媒介新生 态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10 月10 日上午,本次年会主题 论坛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图书馆报 告厅举行,论坛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明泉主持。中 央司法警官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国 家律师学院院长王恒勤首先致欢迎 辞,他高度评价了全国政法院校学 生工作年会举办15 年来,在推动校 际交流、学生工作发展方面所取得 的成绩。他希望借助全国政法院校 学生工作年会交流的平台加强深入 合作,相互借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经验,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模式,提升 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工作实效。
大会主题发言阶段,来自8 所 政法院校的负责人分别就大会主题 做了交流发言。我校学生处处长卢 少华以“微思政、大作为”———“微文 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 新和发展为主题做了发言。
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积极开 展“微思政”,打造“七微”的“微学 工”模式。“微思政”、“微学工”是思 政教育者应对微时代全新的特点, 契合学生个体化的成才需求,以学 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网 络媒介便捷性、平等性、灵活性、交 互性以及注重主体性等特点,以学 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触动心灵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接着,他详细介绍了中国政 法大学“七微”的“微学工”模式,即 微引领、微建设、微学习、微健康、微 公益、微服务、微矩阵。他认为,做好 “微思政”,转变观念是根本、把握方 向是核心、搭建平台是基础、队伍建 设是保障。他指出,做好“微思政”, 推进“微创新”,一是推进大数据在 学生工作中的运用;二是推进协同 创新,建立校际“微联盟”;三是进一 步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四是按 照快、实、新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微 思政、大作为”的实效。最后,他希望 开展“微思政”,推进“微创新”,借助 “微文化”,力求“大作为”。
10 月10 日下午,与会代表分 为四组就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奖 惩、学生资助、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 进行深入探讨。
会上还对各政法院校提交的 61 篇会议论文,根据论文评审细则 进行了初评后,提交全国政法院校 学生处长会议审议,最终评出了一 等奖5 篇,二等奖10 篇,三等奖20 篇。我校学生处处长卢少华宣读了 获奖名单。其中,我校卢少华、熊元 林撰写的《试论“微辅导”模式的构 建-- 兼论“微文化”视野下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获得 一等奖;顾永强、刘瑾撰写的《运用 微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 效———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为例》获得二等奖;张永然撰写的 《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启示》、张艳萍撰写的《新 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方法探析-- 以政管学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平台工作 模式为例》获得三等奖。
年会上还进行了会旗交接仪 式,下届年会将由广东财经大学承 办。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