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报》
戴3D眼镜,打几个“钥匙孔” 就把食管癌手术做了
作者:郭玲,侯雨萌
李奶奶被查出食管癌后,家人犯难手术。一附院医生采用国内领先的3D腔镜技术实施手术,李奶奶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9天就出院了。这种技术可将胸腔内的各个器官以立体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高清显示屏上,精准度得到完美体现。自2011年以来,骆金华带领的医疗团队已完成300余例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
本报讯 家住浦口镇的61岁的李奶奶近日被查出食管癌后,家人为手术犯起了难。没想到的是,我校一附院医生为其量身定制手术方案,采用国内领先的3D腔镜技术为她实施手术,李奶奶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9天就出院了。
什么是3D腔镜技术?9月14日上午,一附院食管癌专病门诊骆金华主任医师戴上3D眼镜,在患者胸壁上按事先选择好的位置打了4个小孔,其中最大孔径为1厘米。当3D腔镜进入胸腔后,能够将胸腔内的各个器官以立体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高清显示屏上,血管、神经、组织层次凸显清晰,主刀医生抓取、分离、切凝、缝扎、吻合的精准度得到了完美体现。
“现在进行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隆凸下淋巴结清扫是整个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骆金华说,淋巴结清扫得彻底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术后是否有肿瘤复发或转移,这一步骤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骆主任说:“在传统手术中,彻底清扫淋巴结和保护胸腔重要组织脏器一直是一对矛盾。清扫太彻底往往伤及喉返神经或支气管膜部,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清扫不够彻底则术后容易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不过现在我们就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在骆主任精确操作的引导下,左、右喉返神经和支气管膜部被完整地暴露出来,3D腔镜的优势在这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神经、气管与淋巴结之间的间隙被放大,解剖层次非常清晰。顺理成章地,各引流区域的淋巴结也被清扫得非常干净,而正常组织得到了完整保留。手术顺利结束,用时2小时40分,甚至比传统的手术时间还短一些。
骆主任介绍,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食管癌根治术正由过去开放式手术逐渐向微创式手术过渡。
自2014年起,3D腔镜系统成为继2D腔镜系统广泛运用后微创世界的“新武器”。采用3D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只需在患者的胸部、腹部打数个小孔就能完成,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病人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而且住院费用没有明显的增加。自2011年以来,骆金华主任医师带领的医疗团队已完成300余例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其中部分为3D腔镜食管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