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 - 《宜春学院报》
明月山游记
作者:14理工机制 管鹏飞
去往明月山的路并不崎岖,只是恰逢节假日,行人多些,显得有些拥挤,然而,这并不碍于兴致勃勃期待旅行的人。期待本就是一种浪漫,旅行也是如此,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享受它给予每个人平等的馈赠,旅行便成为一场灵魂的洗礼。
十月的明月山,空气总是湿润,抬头望去,如轻纱笼罩,如人间仙境,洁白的云雾缭绕半山腰,心底就有了一个美好期盼的开始。进山半会儿,就来到一片竹林,山竹分布路的两旁,清脆挺拔,空气中弥漫着湿气,使这竹林更加地意境全出,竹林一旁是一条山泉,因汛期的缘故,泉水有些急湍,让人莫名地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的伟大在于他可以将生活存于永恒,后人总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有所触动,感同身受。
竹林路并不长,诗意的路程是短暂的,可以让人意犹未尽。来到晃月桥,月牙型的铁索桥,晃晃悠悠,好似在月牙上荡秋千般,有些顽皮的游客会故意让桥晃荡起来,让进山之路刺激起来。大概是因为来得早,行人并不多,给人一种清净之感,时而传来的鸟鸣让山林更加地幽清。
与同伴一路说笑间,倏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瀑布的声响,洪亮声响彻山谷,空气中的湿气也越发的沉重,已经可以看到弥漫着的水雾。有所期待,步伐也就快了起来。豁然间,一条白练瀑布映入眼帘,从峭壁上一泻而下,水之快,之急,之有力,仿佛仙人自天打下的白绸缎,击中潭下石壁,激起层层水花,霎时间,化作白雾升了起来。走到瀑布底下,水汽伴随阵阵冷风迎面扑来,转眼间便恍如穿上一层轻纱。
美好的旅途总是令人习惯性的停留,奢望着能多停会儿,时光能慢些走,享受着这瀑布,这山林。路还在前方,谁又可以预测未知的旅程会有怎样的风景在等待,或许更加迷人,或许跌宕崎岖,然而,路还是要走下去。
爬上了这条瀑布的顶端,从上往下看,又是不同的美,水迅速落下,击成水雾又快速升起,形成如同白云状的云雾,缭绕盘旋在山间。想必山底的人看我们就已是在云端,这是一种奇妙的感想,它能逐渐占据你的思想,让你有一种自豪感和快乐感。越过了这条瀑布,走了一段路程,又是一条瀑布,不同于上一条的是,这瀑布有些宽,水击岩石的声音便有些沉闷,两旁的植被郁郁葱葱,异常青涩,完全看不出时令已到秋季。
海拔近一千米左右时,空阔的视野可以清晰的看到明月山山谷,远处也有一条瀑布,四处云雾袅袅,如同一条仙女的白绫。后面的路有些枯燥,石阶有些繁多,体力也有些不支。只是温度有些转冷,三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到达山顶,气温骤冷,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零点六,山顶的温度约十度左右。秋季的明月山顶,雾气大,可见度低,水雾最重的时候半米外就看不到路。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青云栈道。青云栈道处于一道峡谷边,底下是深渊,往下看使人有些目眩。起初并不觉这栈道有什么特点,走了有一段距离后越发地觉得它的迷人,云雾横亘整座峡谷,周围白茫茫一片,好似身处仙境,时不时的几棵迎客松,让意境更加地丰盈。大有诗仙太白梦游天姥山之感,恍然若惊。
下午两点左右开始下山,本想下山的路早已熟悉,并没有什么惊奇之感。原来下山与上山的感觉完全不同,那种急促,路段的熟悉,都是一种不同的体验。下午的明月山,雾气更加的重,空气中几乎都是水汽,如同瑶池仙境般,云雾缭绕在山林,多了一份惬意。
明月山之旅便在期待中开始,快乐与劳累中落幕,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点滴的感动,感动生命,感动大自然的奇妙。人哪,总是要回到自然里去走走,去找寻那个我们曾经来过却迷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