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珍惜、 爱护、 开发校友资源, 为学校发展助力

作者:蔡常山    
2015-07-10    

燕山大学重视校友资源,通过培育校友文化、开展校友工作,增进与校友的凝聚力和联系,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各地校友会相继成立,校友工作保持持续发展态势。





  校友是检验学校育人成就的直观标尺。对燕山大学来说,校友群体是学校精神气质的鲜活载体,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他们分布在国家的各条战线上,他们中既有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又有杰出的政府官员、商界领袖等,他们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珍惜、爱护和开发校友资源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最可信赖和重要的依靠力量。孟卫东书记和刘宏民校长也常说“校友是学校的名片”。广大校友带着学校印记踏上社会,立足本职岗位做出成就,既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了贡
献,也在无形中向社会大众传递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是彰显母校形象的“品牌资源”。校友本身的成长和社会活动又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母校发展的“人脉资源”;校友的社会经历、奋斗精神和工作业绩等又为学弟学妹们树立了真切的榜样,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精神资源”。
  而珍惜、爱护和开发校友资源又要以培育校友文化为先导。校友文化的培育应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培育校友文化、开展校友工作,也要从在校生抓起。善待今天的每一位学生,就是赢得明天的校友。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对新生开展了“知校史、懂校情”的活动,逐步培育了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校友意识。毕业典礼上,校领导在操场上站成一排挥手送别毕业生的场景也让未来的校友感动得热泪盈眶,增 进 了 他 们 与 母 校 荣 辱 与 共 的 观念。其次要在广大校友中积极倡导、形成回报母校的捐赠文化和提携后进的文化。回报母校,是母校凝聚力的体现;积极提携后进、关爱年轻的校友,就是关爱未来的成功校友。近年来,学校通过成立教育基金会,大大拓展了校友回馈母校的平台,年轻的毕业生也通过各地校友会得到了诸多帮助。
  燕山大学历来重视校友工作。虽然学校两次搬迁辗转千里,但是校友工作一直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独立办学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数十个校友会相继成立,校友会活动也不断走向成熟。2005 年正式成立的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也成为各地校友会与学校沟通联系的桥梁;2015年6月13日,学校还召开了首届地方校友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60多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沈阳等全国各地校友会的校友出席本次会议,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也有刚刚毕业几年的青年,诚然,校友的发展有高有低,成就有大有小,年龄和经历也相差悬殊,但是他们共同的爱校之情却让人感动。
  如今,开发和依托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已成为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我们应该坚持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校友,珍惜他们,爱护他们,把他们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能量,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