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大学报》
从 严 从 实 转 作 风 促 改 革
作者:纳言(王蕾)
讲清“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讲清“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讲清落实“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和努力方向。刘德权书记、何颖校长分别于 6月 5 日、6 月 17 日主讲的专题党课,不仅以高质量党课的创新实践为我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启动开局,更秉承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宗旨目标,努力使严的精神、实的品质内化为全校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创业干劲,在黑龙江大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推进综合改革、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历史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吹响了以严提神、以实聚力的前进号角,发出了以综合改革成果兑现“三严三实”承诺的改革集结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必须养成的政治品格和需要坚守的价值追求,体现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它既贯穿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为民情怀、严格的纪律要求,又蕴含了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
践行“三严三实”,要在作风建设上见实效。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作为。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推进作风建设,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对其而言,就是正心修身的基本守则,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黑龙江大学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黑大人以根植于内心的延安精神为荣,以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为使命。而“严”与“实”恰是延安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因子,是延安精神之所以在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坚强有力、生生不息的决定性因子,也是融入一代代黑大人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的实际行动中的作风因子。74 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黑龙江大学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完成了多么华美的跨越,也无论她面临怎样艰难的困境、迎接怎样严峻的挑战,唯有这种且严且实的作风,才是锲入黑大人血脉和襟怀的荣誉勋章,唯以这种且严且实的作风,才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之际的利器、法宝。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如刘德权书记在党课中所讲:“‘三
严三实’就是作风建设的新标准和新常态,是在根本上把作风建设当做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常态化工作;以此为作风建设的‘达标线’,是在标准上更高了、在要求上更严了、在内容上更实了。”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的黑龙江大学和黑大人,须以“三严三实”为作风建设的新的动员令,切实从“严”上要求自身、向“实”处谋事着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以好的作风锻造执行力、锤炼攻坚力,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践行“三严三实”,要在推动改革发展上见实效。马克思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对身负改革重任的黑大人来说,面对各种难题,弘扬从严从实之风,不仅是修身做人的准则,更是谋事创业的方法论。在千头万绪的事项和关联中厘清要义、兼顾全局,靠的就是“干事有想法、遇事有章法”的扎实功夫。在必然无法一团和气的改革进程中,敢于医痛点、解难事,需要的就是“为政贵在行”的政治品格。在遭遇瓶颈、突破阻力时,勇于做表率、挑重担,凭借的就是“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作风觉悟。可见,在学校推进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三严三实”要求党员干部要修好身,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用好权,做到替党分忧、为民解难;要实在干事谋发展,做到忠诚履职、创新发展、尊重实践、注重实效。把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同完成学校综合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以务实担当的精神,全力以赴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落实,真正使专题教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发展、促进改革、解决问题的重要动力,以严与实的精神铸就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严与实的作风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使“三严三实”全面、系统、深入地体现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实践中。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何颖校长在专题党课中要求并鼓舞全校各级党员干部“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要做改革的实干家。”在全校上下戮力同心全面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改革,推进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对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中,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朝气,拿出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担得起、攻得下的锐气,恪守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准则,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师生、历史检验的改革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