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校申报的《典型引路信仰导航——以“向王强同志学习”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全国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振奋不已。
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缘何能从全国800余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奖?有人说,这个特等奖,是因为王强这个全国典型的重大价值;其实绝不仅仅如此,两年多来,王强精神感染着全校师生,“向王强同志学习”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了师生的精神境界。
在书写中,心灵受到震撼
2012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70后青年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记者郑晋鸣深受王强事迹的感动、震撼,“多次哽咽到难以下笔,连熬了两个整夜,才终于完稿”。
年过花甲的毛岫峰老师参与了《王强故事集》、王强事迹报告会报告稿及王强事迹展览室脚本与解说词的撰写。没日没夜地加班赶稿,逐字逐句地反复斟酌,因为他也深深地被王强先进事迹打动,“不知多少次,泪水打湿了稿纸,只为他价值观的一潭清纯,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成就了今天的王强,王强精神内在又是什么,这个答案我想就是信仰、梦想和担当。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将王强精神传播下去,去影响一代一代大学生,去感召他们用心学王强老师,做像他那样的人,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宣讲中,心灵受到鼓舞
2012年9月以来,事迹报告团在校内报告3场,奔走省内外巡讲13场,直接听众达万余人,报告人用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讲述了王强同志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对抗病魔的感人事迹。感人的事迹、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很多听众都为之潸然泪下。
经济法政学院教师宋敏几乎参加了所有巡讲。“从第一次在台上哽咽到讲不下去,到后来能够控制自己强烈的情感把王强的事迹呈现给听众,因为我相信,出色的宣讲,让王强为更多的人了解,让王强打动更多的人,让王强给更多的人前行的力量,是我对王强最好的纪念”,她说,“每一次宣讲,都进一步加深王强在我心灵上的印记,在平时,我也常常想起王强,每一次他都感动我、鼓舞我,激励我做好每一件事。”
在表演中,心灵受到净化
为艺术再现王强短暂而厚重的一生,2013年学校组织创作了大型纪实情景音诗画《信仰之光》。在筹备、创作、演出过程中,所有参演师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了王强,并坚定了深入学习宣传王强精神的决心。
音乐学院2011级学生陆士国、李雪婷,2012级学生王昌吉等很多同学都表示,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不仅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每排练一次,更是被王强老师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对王强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有了更深的理解。音乐学院周金刚老师深情地说:“当王强教授卧病在床的时候,他依然想到自己的工作,想到自己的学生,想到自己的科研,想到学科的发展,作为他的同事,我深深地被他感动。虽然排练很辛苦,但是我们同时也是在学习王强啊。”
在建设中,心灵受到激励
2014年暑假前夕,学校决定建设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自7月5日开始选址,到9月8日完工,历时2个月零2天。可以说,这是一项从开工之日起就进入倒计时状态的项目,连建设方江苏大美天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设计、施工人员都感到了建设好展览室的责任重大。
美术学院教师张楠是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中王强塑像的雕塑者,他在认真阅读了王强故事集的83个故事和纪念文集38篇文章,和王强的同事、家人了解王强表情、动作的特征之后,精心地打磨雕塑作品。他这样理解王强:“王强教授是平凡中的伟大”,他这样设计王强塑像:“我要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塑像来还原他的精神状态,而不追求过多的拔高效果。塑像底座的模糊设计象征他的性格随和和生活朴素,由下至上,整个塑像逐渐清晰,面部表情祥和而凝静,目光炯炯有神,表现出他志向远大、百折不饶的性格特点。”王强的家人看到塑像上王强挑起的眉毛、睁大的眼睛,眼眶红了,“王强专注起来就是这样。”
在讲解中,心灵受到涤荡
王强先进事迹展览馆开馆以后,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娟与其他两位老师主动承担起展览室讲解工作,“作为王强的同事,我们很想让更多的人走近王强、熟悉王强,将王强精神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后来,学校又聘任了9名学生讲解员,经济法政学院法学121班吉磊是其中一员。他说他信服邓正来先生的话“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学问”,他认为王强老师就是那样一位“有气象”的学者,从内心尊敬并且喜爱着王强老师;他决心,要尽自己所能,把王强老师的精神尽可能真诚、完整的传达给参观展览室的人们,“因为这种精神真的太有价值。马克思离我们很远,王强老师却离我们很近。”
在研究中,心灵受到引领
王强去世前,放心不下他未及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放心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两件事,在他身后有一批人顶了上来。
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团队日益壮大,教授、博士由8人增至29人;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受学生好评,教学满意度测评优秀率达95%以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成为全省高校同类专业中的唯一。
经济法政学院贾后明教授接过王强未及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不单单是学术任务,更是一份信任和托付。只有把学问做扎实了,才是对王强最好的回报”。如今,王
强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经鉴定结项,结项成果30万字专著《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1921-1956)》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学习中,心灵受到升华
一位现场观看《信仰之光》的同学笃定地说:“此前,我一直都找不到做教师的动力在哪,但是在看完今天的情景剧之后,真的,我的信仰找到了,我要向王强老师学习,做他那样的好老师。”
文学院2012级卓越教师班学生陈静在参观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后说:“我看过、听过王强老师的事迹,一直以来深深被王强老师的事迹所触动,但进入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后,让我更震撼——翻破的书充斥着大书柜,写的密密麻麻的教案,以及刚工作时在家模拟上课用的小黑板。这样近距离的接触王强老师的世界,我深深地被震撼了。王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力量,一种引导,更是一种信仰!”
经济法政学院黄加清老师说:“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会让身在其中的参观者自然而然被感染出来一种情感——要做像王强那样的人。”
……
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实属不易。“这是因为学校坚持用典型的精神感染人,以信仰的力量鼓舞人,找准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师生的共鸣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涵育核心价值,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师生导航。”党委书记芮鸿岩给出了答案。
是的,文化的价值在于以文化人,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涤荡心灵、升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