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宠物热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时尚,学生喂养的宠物种类繁多,除小猫、小狗、仓鼠、金鱼、乌龟等常见的宠物外,还有蜗牛、蜥蜴、蜘蛛等另类新宠。有人表示:养宠物是爱心爆满的表现,而且寂寞的时候也有个伴。然而,大多数高校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在宿舍里养宠物。那么学生宿舍养宠物到底应不应该呢?
养宠物本无可非议,但在学生宿舍里则另当别论。笔者认为,学生宿舍里不应该饲养宠物。首先,宠物不是人类,做不到规规矩矩地与大家共处———猫、狗等动物半夜嚎叫影响他人休息、咬伤抓伤他人等事件已屡见不鲜;如果饲养的蜥蜴、蜘蛛等另类宠物从宿舍里逃离,甚至还会引起恐慌。此外,与宠物共处一室,由于宿舍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宠物容易传染病菌,引发各类疾病。
其次,大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和休息的场所,养宠物的学生在宠物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影响学习。并且,养宠物需要一定经济支出,这对于还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们来说,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再次,学生宿舍是一个集体空间,宿舍养宠物现象折射出了大学生集体观念的淡薄。校园是学习的公共场所,并不是某个同学的私人场所,宿舍有人养宠物,碍于同学的面子或许没人反对,但并不表示大家都认可。学生们应学会换位思考,爱宠物并不一定要养宠物,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爱护动物、文明养宠的宣传活动中去,多参与小动物保护协会、市流浪动物收容站的义工活动。
其实,“宠物热”最重要的原因是远离亲人的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上的“断奶期”,养宠物实质上是出于寻找“情感寄托”的目的。但是,养宠物看起来很有爱心,可是连爱人都没有学会,光学会爱动物了,这并不是真正的有爱心。大学是求学的重要阶段,包括对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应珍惜自己在高校深造的机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及能力培养上。除此之外,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空间,大学生爱动物更要学会爱人,应关心、善待身边的人,学会与他人相处,让自己的身心真正地成长起来。
本报记者 陈霞 万珞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