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大学 - 《云南大学报》

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

作者:刘晋    
2015-05-29     浏览(58)     (0)

  范斌是泽祥电子产业连锁机构负责人,同 时 也 是 云 南 大 学 2004 届 中 文 专 业 的 校友。作为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他坦言走上电子产业其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范斌在大学之中学习的专业为中文系,大学期间曾去政府部门实习,并且担任过有金饭碗之称的公务员。范斌当时实习时就曾想留在那里工作,因为很喜欢那种清闲的工作。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人物专访的记者。虽然最后他没有成为政府内的工作人员,但最后却走上了记者的道路。总结其专业与经历,公务员,记者,这些与文学与社会关联密切的职业似乎都与电子产业沾不上什么边,,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他最终走上了电子产业之路呢?
  虽然是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但他对电脑相关的知识了解并不少,在计算机课程中,全班共有 78 个人,但是他仍旧在这个班级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另外,范先生对电子相关的产业似乎有特别的爱好和前瞻性。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范斌与电子产业早就有不解之缘。早在 2000 年左右,范斌上大学期间,他便看到了电子产业的前景。在智慧城市与一卡通概念提出之前,他便预感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于大多数青年人而言,想法可以瞬息万变。可是,对于当时的范先生而言,梦想其实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一个让人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做的现实情况。褪去了年少轻狂的幼稚与稚嫩,范斌于 2003 年11 月成立了昆明泽祥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软件二次开发、设备代理销售、投资运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作为一个男人来说,要有自己的事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岁月会催使着人去做一些事情。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社会这个大熔炉其实是认可人们的能力的。官场,行业,可能更多的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它属于的一种感觉完全不同更多的人,更应该去到社会里经过社会的融入和锻炼,才能更加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其实这也是范先生为什 么 当 初 在 创 业 这 条 路 上 坚 持 走 了 下 去……大学生创业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可背后蕴含着的其实是巨大的困难与挑战。范斌的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创业之初,由于缺少资金,范斌和他的伙伴跑了多个银行,可是并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愿意提供资金支持。濒临放弃之际,范斌和他的朋友听闻政府有一个大学生创业补助的项目。范斌和他的伙伴带着自己的毕业证书到盘龙区政府申请政府里面的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带着政府工作人员走访了自己的厂房,这才得到五万元的支持,解了当初的燃眉之急。范斌回到母校云南大学参与杰出校友进校园的活动,并且给目前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也和当年的这份经历分不开。有了切身体会,所以希望能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除此之外,由于缺少阅历、经历和人脉,也是当时的大困难。缺少社会经验,缺少与人接触的经历,使得他在面对客户的时候并不是应对自如,得心应手。明明自己就是可以做决策的老板,可是客户在见了他稚嫩的面庞的时候就是缺少了一份信任,在签合同的时候就多了一份犹豫和顾虑,不愿意把订单签给他们。最后,管理公司方面也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范斌毕业后并没有立即加入公司的运营而是去做了一名 CBI 人物专访记者。由于离开公司太久,他在公司内并没有威信,很多员工很叛逆。为了化解这场危机,他不惜开除一下有能力的员工,有能力但是不听话的员工/有能力但是没有
道德的员工,均被他清一色的砍掉。范斌回到企业内饰,企业已经开始慢慢的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这个时候,员工的忠诚度比一些创新精神更加重要。
  经历了大学校园的生活,又在职场、商场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的老学长,回首这些时光的时候,更多的是珍惜。同时,也饱含了对我们的正在创业准备创业的大学生的殷切期盼,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目光长远,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做一个项目之前要纵向的比较项目的发展前景,横向的比较所处地区的行业发展详情与概况。二要考虑项目的发展周期,大学生资金较为缺少,适宜寻找一些资金成本要求不大,项目周期较短的项目进行创业。第三,要学会寻找合作伙伴,并且要团结。团结永远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人心齐,而后做一些决定的时侯才容易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