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也谈学校精神与卓越教师的培养
学校精神既来自对过去的我们共同经历的总结,也来自现在的我们对未来学校发展的期待。
回顾潍坊学院的教师教育的经历,内心充满感动和自豪。据学校有关部门在2011年的调查统计,“潍坊基础教育的师资中,我校毕业生超过70%;在全市92名全国优秀教师中,我校毕业生有70人,占76.7%;全市132名省市特级教师中,我校毕业生有96人,占72.9%;全市18564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我校毕业生有 14906人,占80.3%。”过去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教育在潍坊的影响力,这种努力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有所作为的实践过程,也是潍坊学院师生“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的重要源头。
后来,在学校向综合大学发展过程中,与全国的形势一样,教师教育渐渐弱化,尽管2011年我们被遴选为首批四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我们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对潍坊基础教育的影响力却并没有增强更多。
2013年初,经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同意,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就是把小学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安排了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我们称为“支教式实习”,即到薄弱农村学校去顶岗实习,既为增强教育实践能力,也为支持薄弱农村教育。
我们的做法是:从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中,选拔一部分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先到坊子北海双语学校,另一部分到诸城一所偏远农村小学,两个月之后,他们对调实习场所,互换工作岗位。
坊子北海双语学校是一所城区优势小学,这里面名师云集,教育教学改革也很有成效,他们从小学开始实施住宿制教育。我们的学生进入之后,先从生活教师开始,然后代理班主任,然后听课评课试讲。
而诸城偏远农村小学是诸城舜王街道的凤凰联小、孙仓小学等,这些学校普遍缺乏年轻教师,许多老师一人上多门课,学生也是地道的农村孩子。我们的学生以实习教师的身份直接在这些学校顶岗教学。
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实习过的学生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们经历了一个学期实战,突然发现,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只是为考试而学。现在经历了上岗实践,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比以前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更加知道哪些才是有用的新知识,也知道了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也反思了卓越教师培养方式———卓越教师很难在大学封闭环境下培养出来,必须与基础教育联合培养———在实践中产生卓越。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