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同谒妈祖,共佑海丝

———我校520名学生参加妈祖诞辰1055周年祭祀大典表演侧记

2015-05-27    



图为舞生、司礼生等进场。 本报记者 张晓燕 摄



图为祭典现场舞龙表演。 本报记者 刘针华 摄
  5月11日,这天凌晨5时许,音乐学院13级的几间学生宿舍响起了一阵闹钟声。“抓紧时间洗漱,我们还要赶车去湄洲岛。”上午6时30分,基础教育学院的学生就开始进行化妆。“学妹过来,到你化妆了。”“你的眉毛有点淡,我给你画浓一点吧。”原来当天是妈祖诞辰1055周年,我校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和基础教育学院的52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动身前往湄洲岛,参加妈祖祭祀大典表演。
  上午7时10分,记者和参演学生跟随带队老师登上车。记者看到几名参加妈祖祭典的学生紧闭双眼,背靠在座椅上抓紧时间小憩。在轮渡上,大家兴奋地交谈着即将开始的表演。音乐学院13级的学生陈军兰说,“这是我第三次扮演司礼生参加妈祖祭典。昨天早上我们到岛上花了近四个小时彩排,就是想让演出更加精彩。”
  8时50分,大家顺利抵达湄洲岛妈祖祖庙天后广场。悦耳的妈祖颂歌和人们的欢笑声随处可以听见,广场中央舞狮表演者在争取最后的时间练习,场面热闹非凡。
  在广场主席台的两侧,我校参加祭典表演的舞生、乐生、歌生及仪仗仪卫队的队员们早已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中,他们穿好表演服装,互相帮忙整理帽子、头饰等。12体教李致喜说:“参加妈祖祭典的培训必不可少,包括保持队形、练习步伐、学习站定等。我是一名仪卫队队员,与舞生相比相对轻松些。记得去年我扮演舞生,那时在学校中区一次次彩排,顶着大太阳,晒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今天,当大家一起穿上盔甲时,整体感觉帅气且威武。不过表演时,需要一手叉腰,另一手拿着兵器,然后一动不动得保持姿势四十分钟左右,所以手会很麻。”
  13体教陈仕林告诉记者,她是负责提炉提灯。在开场时,双手需要横侧提着约10斤重的灯,然后跟着音乐的节奏从广场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前后间距约150米。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她第五次参加妈祖祭典了。大一时,她第一次穿上量身定做的绿色霓裳衣,感到既新鲜又兴奋,觉得自己要穿越了。
  10时整,随着仪式通赞、我校音乐学院林赛君老师宣布,“鸣礼炮,鸣钟、擂鼓、鸣号。”顿时,礼炮齐发,擂鼓三通,号声响起,乙末年春季妈祖典礼正式开始。仪仗队神采飞扬地踢着正步出列,仪卫队手持兵器,个个姿态英勇威风,歌生、乐生、舞生缓缓就位。《迎神曲》奏响时,主祭人和陪祭人登台跪叩,并沐手捻香上香仰女神威仪,祈千秋福祉歌妈祖懿德,场面庄严浩大。
  在通赞的指引下,奠帛,主祭人恭读祝文,行初献、亚献、终献之礼。在三献之礼中,舞生翩跹,手持蓝色绸带左右挥舞代表海浪的涌动,八条蓝色绸带更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一时间,天庭仙女引路、七彩旗帜罗布,让人印象深刻。音乐《海平》、《和平》和《咸平》,其独有的韵味和风格熏陶着每一位妈祖信徒。送神,礼成,恭送妈祖回銮,至此,祭祀大典表演圆满结束,我校师生的精彩表演也博得了观众的赞许。
  11学前教育李欣说,大家为这次妈祖祭典表演练习了一个多月。虽然去年她们也都参加了表演,但很久没练习,难免有些生疏,所以指导老师在练习时会喊口令,这有助于她们跟上节奏。“我很荣幸参加妈祖祭典表演,每一次参加,我都是带着心愿去跳舞。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到湄州岛彩排那天,天气转凉,海风吹过时感觉凉飕飕的。但我仍很兴奋,因为在岛上能感觉到妈祖的神圣。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尽全力彩排,妈祖祭典所有的替补人员都已经上场了,这意味着你必须表演好,所以我们要求自己注意每一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
  记者注意到,因当天气温较高,表演时司礼生穿着厚重的古装,带着帽子,额头上不时冒出汗珠,有的甚至头发都被浸湿了,但仍然面带微笑地站在祭祀坛两旁表演。音乐学院12级的学生张裕心说:“天气很热,我表演时穿的衣服比较厚,整场表演一直在出汗,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表演结束后,林赛君说:“每次正式祭典表演,我都能感受到学生们认真的态度,这展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传递了妈祖大爱无疆的精神,让人体会到妈祖恩泽的神圣。作为通赞,每当我听到音乐,看到大家行跪拜礼的那一刻,就会热泪盈眶。”
  湄州岛妈祖祖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妈祖祭典办得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莆田学院师生参加妈祖祭典,人数众多,场面浩大。另外,莆院的学子很有责任感。例如,在恭送妈祖金身回銮环节,台上部分观众提前离席,但表演的学子坚持到妈祖祭典结束后才离开。从去年开始采用了新祭典的方式,它更专业、更现代化和更大气,让人耳目一新。每年的妈祖祭典场面,都会有人拍摄成视频进行传播,有的专业视频质量好,让人百看不厌,这有利于加深妈祖信众的信仰,让妈祖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
本报记者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