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报》

百变课堂玩转英语

作者:学通社记者 陈芳俐 见习记者 金庭    
2015-05-15     浏览(67)     (0)

  课前,或微闭双眼,安静地冥想二十多分钟,或是组员间手拉手围成圆圈站立,聆听舒缓的音乐;课上,学生则摇身一变,化身教师或演员,或严肃或搞怪……在肖艳玲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不仅过了一把角色转换的“瘾”,更是说得一口滑溜的英语。在冥想中回归课堂“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你的眉心,然后舒展开来。”昏沉的午后,随着舒缓的纯音乐,14级工程管理1班的学生都缓缓地闭上双眼,在肖艳玲的带领下进入冥想状态。
  除了冥想,肖艳玲还会在课前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放松。“不需要闭眼,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说话。”肖艳玲话音刚落,学生们便纷纷离开课桌椅,同组员手拉手站立着,静静地聆听着谭咏麟的歌曲《朋友》,不时地有人小声哼唱。
  一开始进行这种随心所欲的放松时,难免有学生觉得尴尬,甚至有的学生还有抵触情绪。但半学期下来,感受到每次长达二十分钟的冥想带来的精神百倍后,这些学生都成为了冥想的受益者和坚决拥护者。“本来是昏昏欲睡的,但这样一来,反倒是神清气爽了!”该班的聂倩感叹。
  天气日渐炎热,课前冥想不仅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投入课堂学习和讨论,更是给予每天忙于学习、实践的学生安静思考的机会。肖艳玲希望学生在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也能够静下心来,认识内在自我。角色转换“玩转”英语“祝英台”抛弃“梁山伯”,牵手富二代公子哥;男生反串“Rose”,从背后环抱着帅气的“Jack”,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经典桥段……肖艳玲将英语课变为英语话剧课,每个小组的演员们都投入地表演,或手舞足蹈或深情吟唱,观众们则时而欢呼雀跃、捧腹大笑,时而用手托着下巴,陶醉地欣赏着。原本枯燥难懂的英文在大家的一颦一蹙、举手投足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操控教学幻灯片、黑板板书、详解课文……在肖艳玲的话题讨论课上,站在讲台上完成这些工作的不是老师,而是班上的学生。上课铃声刚响,“小老师”便从座位上径直走上台去,打开书本开始讲解英文课文,并不时向台下的学生抛出问题。而台下,不仅同组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其他同学也积极地参与互动。肖艳玲则坐在学生中间,仔细认真地听着,边听边记笔记,在学生授课完毕后会对每位“老师”的表现进行点评。
  此外,肖艳玲还让学生做手绘英文画报,或是与学生玩英语接龙,每次学生都会“玩”得不亦乐乎。“肖老师的英语课很活,我们能学又能玩!”一说起肖艳玲的课堂,她的学生何颖便感叹道。在课堂上突破自我上学期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肖艳玲形容自己“头都是大的”。原来,这学期她教授的班级都是理科性质较强的班级,语言能力较差的男生占据了绝大多数,有的班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60:7。面对并不活跃的课堂,肖艳玲决定,先从“让每个人开口说”开始。
  虽然每次分的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长,但肖艳玲规定,每次回答问题或者上前讲课都必须是不同的人,她鼓励每位学生发言。在14级工程管理1班的话剧表演分享课,班上公认最内向的男生李浩,被推举为小组发言人。讲台上的李浩第一次发言便因为紧张而结结巴巴,“Come on!you are the best!”每次李浩停顿的时候,肖艳玲便在一旁打气,还带头鼓掌给他信心。李浩最终不负众望完成了发言,赢来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惊叹:“变化好大!”“原来,他这么有想法。”
  14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孙立群自愿上台讲过好几次课文,“我的胆量可是被英语课磨出来的!”他表示,在英语口语方面,自己一直很胆怯,当了几次“小老师”后,信心大增,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周围人大为吃惊,“把自己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赞扬与指正,可以进步地更快!”
  肖艳玲认为,英文只是语言的工具和载体,看到内向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开口,养成了英文交流的习惯,敢于开口说话,便是这门课最大的成功。“我们不想失去这样的课堂,都想要肖老师一直陪我们走到最后。”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在肖艳玲的课堂上收获颇多的孙立群说出了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