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报》

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和陈琳教授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

2008-10-15     浏览(375)     (0)

  本报讯:9月29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校和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联合建立的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及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多语言服务中心顾问、我校陈琳教授分别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我校郝平校长、陈琳教授分别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并接受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颁奖。
  今年2月,北外与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合作成立了多语言服务中心。奥运会期间,多语言服务中心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和服务场所通过电话翻译方式提供44个语种语言服务,其中10个语种24小时值守热线和34个语种18小时值守热线。残奥会期间,提供了9个语种和一个话务热线24小时电话值守热线。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工作人员战胜语种覆盖面广、服务时间长和转型时间短等工作难点,圆满完成语言服务工作,提供了3000余次各语种的电话翻译服务,这使得北京奥运会的语言服务创下一个新的记录,成为历届奥运会提供语言服务种类最多最全的一届奥运会。中心坚持“多种语言服务奥运、架设中外沟通桥梁”的服务宗旨,精心组织、全力奋战,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无障碍”的语言服务,拉起了语言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
  陈琳教授因多年来致力于服务社会并在奥运会、残奥会筹备与举办期间的突出贡献而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强调指出,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了重要思想保证,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