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等新书发布会举行,同时发布《莆田市名人志》《宋代莆阳名人志》《宋代莆阳民俗文化》三本新书
本报讯 5月5日上午,《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一辑)新书首发仪式在莆田学院举行。标志着这套由莆田学院教授领衔主编的当前全球篇幅最大的妈祖文献正式出版发行,在我国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天同时发布的有莆田学院陈春阳主编的《莆田市名人志》《宋代莆阳名人志》和郑立新主编的《宋代莆阳民俗文化》三本新书
(如图)。莆田市领导、莆田学院领导、新书作者、出版社代表、万好国际集团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参加发布会。
据《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主编刘福铸教授介绍,《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一辑)共20卷,16开精装,厚重大方,收录有关妈祖文献达108种,是目前全世界篇幅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妈祖文献史料书,部分文献属于首次面世,堪称妈祖文献整理研究的标志性新成果。本丛书属于“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和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合作主持编纂。主编刘福铸、副主编林明太均为莆田学院教授,副主编翟金明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具有两大特色,其一是搜集的妈祖文献范围较为广泛,在文献搜集标准方面,与原来编纂的排印本《妈祖文献史料汇编》不完全一样。丛书不但着眼于文献的稀缺性,也注重文献对实际研究的需要。丛书文献包括九大类,即文学类、传录类、图志类、经忏类、籤谱类、典簿类、会馆类、考证类和相关类。其二是全部采取影印整理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文献的完整性、原真性和可靠性。使研究者不再需要去苦苦寻找原始文献核对或对重排本文献心存疑惑。另外,在每一种文献前都新撰有“解题”,对文献作简介,以供读者参考利用。另据介绍,《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一辑)的出版是莆田学院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后续还将有第二辑、第三辑等更多成果。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孙晓对《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丛书的正式出版,是我国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妈祖文化包涵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双重元素,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序列。她对今天的中华文明进程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治理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朱秀兰 本报记者 黄鹏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