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怿钊老先生是医学院近百年办学历史上“双师型”师资队伍中的代表性人物。在马年岁末羊年来临之际,我们登门拜访了裘老先生。裘老年届九旬,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不时找出著作、笔记、证书等向我们展示。他清晰的语言表达和形象的手势动作,与60多年前我们听他讲课时一模一样。
裘老1925年出生于嵊州崇仁镇一户虽非豪门却富含杏林清香的门第,其祖父和父亲都是一方名医。他在上代人的耳濡目染、耳提面命下,从小就有了“当医生,祛人病,救人命”的志向,高中毕业后入国立江苏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学成后继承父辈遗愿,来到古城绍兴,先后在绍兴福康医院(现绍兴二院)、绍兴卫校、绍兴医专、绍兴一院(现市人民医院)一干就是60余年,成了一名悬壶济世的大夫、一位教书育人的名师。
学而不厌 求实进取
裘大夫自幼起就养成了善于思索、刻苦钻研、好学多问的习惯,他以优良的成绩完成了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后,迈入了国立江苏医学院的大门。在这个医学高等学府中,他求知若渴,发愤读书,不论文化课还是专业课,理论课或实践课,中文版或外文版,都能充分利用时间,认真学习钻研,拓展知识面。他在继续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自学日语、德语等语种。他专门买了德语版人体解剖学教材,既学基础医学知识,又有利于掌握德语,一举两得。大学期间,他成功地完成了世界医学巨著———英文版《西塞尔内科学》中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分册的翻译(约60万字)。
裘大夫认为,扎实的基础、与时俱进的丰富学识和精益求精的的医学技能是为病人或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所以他结合工作实践,运用各种方式向书本杂志学习,向国内外同仁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病人和学生学习,向科学实验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自己跟上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站在学科的前沿,教育学生、带领同仁,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攀登医学科学高峰。
裘大夫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师,不仅学习劲头大、学习知识面广,而且学习效率高、学习成果丰硕。上世纪50年代上期,他通过自学和短期培训,掌握了俄语,把30万字的俄文版《动脉粥样硬化症》翻译成中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后又成了职工业余俄语班的教师;他还通过自学,不仅能顺畅地阅读日文书刊,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市卫生系统培养了一批懂日语的人员。他十分关注医学科学特别是内科领域方面的进展,经常把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介绍给同仁,传授给学生,应用于临床,并结合实践开展学术研究,撰写并发表论文22篇。其中两项获得省科技成果奖,两篇论文分获绍兴市和浙江省优秀论文奖。花甲之年后他学习劲头不减当年,迅速掌握了电脑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他总结经验、博览群书,笔耕不断,在合作编撰出版《各科诊疗之实际》专著后,年过八旬,又于2006年6月和2010年7月,出版了《呼吸系统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病诊疗手册》两本著作。
裘大夫活到老、工作到老、学习到老的精神,使他成为绍兴医疗卫生界的常青松柏。
诲人不倦 为人师表
裘老师自踏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在杏林园中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他是绍兴卫校首任教导主任,并兼任内科学科委员会主任。他按照学校的要求,制订并实施了各种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起稳定的教学秩序;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前苏联凯洛夫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卫生部指示,实施中等专业学校章程,注重发挥学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实验、实习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教学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1961年他因工作需要调到绍兴一院任内科主任。
裘老师一直是绍兴卫校、绍兴医专内科学的主讲教师。他深厚的学识造诣、既广又精的知识面、丰富的临床经验,再加上他认真的备课、严密的逻辑思维、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听过他讲课者的交口称赞。我院首届临床医学生王渭林在纪念毕业60周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经济困难,学校设施跟不上,好在有一批极富临床经验的老师,尤其是内科裘怿钊老师,授课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他耳熟的越腔,好听又好记。裘老师十分重视基本功,他参与翻译过的《西塞尔内科学》中的经典论述,以及他熟读的《卡波特物理诊断学》中的细节,总会反复向我们仔细交待,使我们终身难忘。
他调到医院后,无论在内科主任还是在医院院长岗位上,仍然非常重视教学工作。他认为学校与医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学校为医院输送人才,医院为学校提供临床教学环境,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可得双赢。他率先垂范,在努力搞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始终把临床教学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求医护人员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好实习生,倡导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学习医术,培养学生遵循循证医学的要求,坚持基础和临床、理论和实践、学习和应用的密切结合,潜心钻研,练好基本功。
裘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在2013年举行的医士02班学医从医60年同学会上,他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要老有所学、与时俱进、学会电脑,借助网络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老有所学中体现老有所乐,实现老有所为,应成为老卫技工作者生活的重要选项。他不仅是一位名医,而且是一位名师。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他的学生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悬壶济世 治病救人
无论学生还是病人,都称裘怿钊先生为裘大夫。大夫和医生事实上即便他在卫校工作期间,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亦能挤出时间,在当时的绍兴一院内科临床一线上班。裘大夫说:“我在开始学医时就读过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尽力修复病人的身心创伤,维护病人的切身利益是我行医的基本准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门诊或病房,他从不迟到、早退;急诊或会诊,总是随叫随到。他在接诊时,总是在耐心地听取病人的倾诉,做过仔细的体检和必要的化验、特检后,再作出诊断和适当治疗。由于崇高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诊治技能,以及和患者的良好沟通,在他的执业生涯中,医患关系总体上是文明和谐的。他深有感触地说,病人不仅是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还是我们修身养性、提高医术水平的老师。
他的专技职称从住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晋升至主任医师、终身医师;他的行政职务从科主任到医院院长、名誉院长;他曾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绍兴市委会副主委,绍兴市政协第一、二届常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推进医疗卫生界、乃至绍兴市的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以裘大夫为楷模,悬壶济世,教书育人;我们真挚地祝愿他健康长寿,奔向期颐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