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附属六院东院 多科协作抢救肠坏死患者生命
患者因全小肠坏死紧急转入附属六院东院,经多科室联手抢救成功。患者因腹痛、呕血等症状入院,经过积极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最终患者脱离危险。
本报讯 日前,在附属六院党委书记方秉华的指导下,东院常务副院长范存义、副院长邓志锋等指挥下,东院急诊科、普外科、ICU、五官科及相关科室联手母体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例全小肠坏死患者,这是东院危重症抢救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多学科通力协作的结果,彰显了东院和母体医院“一体两翼”运行模式在医疗救治中的优势。
不久前,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到浙江嵊泗县人民医院电话,有一危重患者将转院过来。该患者因“腹胀腹痛4日,呕血伴便血1日”至嵊泗当地医院就诊,虽积极对症治疗,但病情仍然急剧恶化,当地医院考虑病情危重,加之治疗手段有限,遂转至附属六院东院急诊救治。患者被救护车送至抢救室时,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可见休克典型花斑纹。全腹部可触及压痛及反跳痛。
急诊科抢救室医生龙威及马可执行主任在第一时间查看患者后,考虑该患者为“失血性休克、DIC、急腹症”。因病情紧急,由龙威医生立即护送患者至放射科,进行全腹部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腹腔大量积液。治疗小组兵分两路,一组经过与普外科熊咏副主任医师联系,赶到抢救室会诊之后,首先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剖腹探查;另外一组联系市血液中心,尽力为患者申请冷沉淀、单采血小板等稀缺血液制品,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此时,医院总值班、东院党委副书记叶茂和普外科陈风副主任医师也闻讯赶来,共同指挥救治工作。经过1个多小时的积极抗休克救治后,患者血压稳定在95/55mmHg左右,休克表现明显的皮肤花斑纹也逐渐消失。母体医院普外科汪昱主任医师及ICU王学敏主任医师也赶往东院,参与患者救治工作。
术中见患者腹腔内大量血性液体,肠段广泛坏死,损伤控制性切除坏死肠段,为保证患者术后肠道最大功能的恢复,为患者剩余的不足1m的小肠进行了端端吻合。手术结束后,随即进入ICU治疗。经过积极纠正感染性休克以及邓晓隽、邹?、汪昱、王学敏等众多医师的彻夜救治,患者生命体征趋稳。次日,范存义常务副院长及邓志锋副院长探望患者,与危重患者救治小组成员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
经过2周的悉心治疗,救治小组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及当日实验室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在闯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促凝血障碍、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不全等合并症多个关口后,患者病情趋稳。现在患者已经转出重症监护室,可以下地活动。
(马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