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南华大学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南华大学迎来了五十华诞。我受黄伯云校长委托,代表中南大学七万余名师生员工,向南华大学表示诚挚的祝愿,祝愿南华大学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再创辉煌。
五十年前,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核科技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批准创办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即南华大学的前身。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尽管几经周折,历经沧桑,但两所学院的几代师生员工励精图治,艰苦办学,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推动了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合并建校取得成功之后,学校乘势而上,实现了国防科工委(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建的管理体制,又将具有雄厚科技实力的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学校,使“核”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医学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理科、文科、经济、管理等学科呈现了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态势。今天的南华大学,三万多名在校学生,三级学位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已经拥有较雄厚的办学实力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正在朝着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我们为南华大学取得的显著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让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的还有中南大学与南华大学特殊的历史渊源。1959年,国家决定以原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之一)的矿冶工程系为基础,将成建制的师生由长沙迁至衡阳,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主要培养国家急需的核工业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958年,国家创办衡阳医学院,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湖南医学院在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五十年过去了,在今天的南华大学校园里,还能见到五十年前由中南大学调派过来的老教授的身影。在创建以后的办学过程中,两校的交流与合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南大学在师资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对南华大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中南大学的很多校友在南华大学工作,南华大学的校友也有很多在中南大学工作。两校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式,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各自学科特色和校园文化的交流与渗透,形成了跨越类别层次的紧密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回首往昔,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更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两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家庭中,携手并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传统,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开拓创新,努力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为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