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工委实施抓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工作部署,2012年以来,岭南师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实际,以高度政治责任感落实“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开展和深入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专项工作。通过“三结合”、“三促进”,把学校的“书记项目”抓实、抓细、抓活,不断加 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立足“三结合”,明确实施“书记项目”的总体要求
(一)“书记项目”与形势政策和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抓牢学校事业发展的“牛鼻子”。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紧紧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树立“责任以行,能力为重,创新是魂”的育人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2012年,我校党委梁英书记承担省委教育工委立项的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湛江师范学院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示范点管理实施案例》;2013年,梁英书记承担省委教育工委立项的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湛江师范学 院电子效能监察平台建设工程》;2014年,梁英书记承担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党建助力“创新强校”工程》;2015年,梁英书记将主抓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我校党委每年通过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形势政策和中心工作,构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全体党员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上来,激发每位党员干部立足于学校的发展,激发师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激发党员师生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每项工作中,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书记项目”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建思想工作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才能破解学校和二级学院事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难题。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按照学校党委确立的“注重转作风,突出抓落实”的工作主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以良好作风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如2013年,我校党委梁英书记通过以电子效能监察平台建设的党建创新“书记项目”为抓手,实时对干部执行工作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办事流程、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察,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执行力,建设了一支高效有为的教职工队伍,从战略上解决了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瓶颈问题。又如2015年,根据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工作要求,我校党委书记将今年开展实施的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确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4年,在我校二级党委、党总支中开展实施的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中,化学学院党委、信息学院党委、生命学院党委结合自身学院事业发展中需要突破的重点工作,分别申报立项建设“实验教学创新”、“党员科技帮扶”、“打造科研团队核心”等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
(三)“书记项目”与学校党组织自身优势特点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紧密结合学校党建工作自身研究优势,以推进党建工作为载体,深入挖掘学校事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深层动力源,形成了我校党建工作的品牌特色。如我校党委《做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的“抓点”工程》经验材料入选2012年1月召开的第20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材料,学校党委梁英书记参加了这次大会。近两三年来,我校党委相继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湛江师范学院党建工作研究丛书”。2013年4月,由我校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该丛书出版暨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省教育研究院、省教育工委组织处等单位领导,以及来自广东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到现场进行了采访,在广东高校当中形成了“岭师模式”、“岭师效应”、“岭师现象”。我校在实施开展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过程中,要求二级党委、总支项目申报需要结合学院自身的党建工作研究优势进行申报,争取通过创建项目来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品牌特色化发展。
二、坚持“三促进”,明确实施“书记项目”的目标任务
(一)促进项目布置的常态化,形成学校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是推进我校党的建设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着力解决学校当前突出问题,更要向常态化建设方向转化,要常做常新,建立起我校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全面贯彻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工作部署要求的基础上,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已经建立健全了抓基层党建创新三级“书记项目”工作机制,一级是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抓,通过校级“书记项目”对推进我校党建整体工作起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二级是在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中立项抓,通过中层“书记项目”充分发挥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带头抓党建的示范作用;三级是教职工基层党支部书记中重点抓,通过该级“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如我校党委宣传部党支部的《构建党支部共建的三个载体,积极推进党建育人》在人民网上发表,并入选“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湛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党支部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3311模式》共建活动案例获得2013年湛江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近三年来,我校每年年初在二级党委、党总支中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申报项目、入库管理;年中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中期检查、观摩交流;年终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考核、表彰,真正做到下功夫、用狠劲地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建立了学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以实际成效推动我校党建工作向前发展。
(二)促进项目实施的工程化,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实现向项目实施的工程化转变,项目工程化实施明确确定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书记项目”项目化管理的实施责任主体,从谋划思路、研究措施到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的各个环节,党委书记都要亲自抓、直接抓、深入抓,学校组织部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并限期整改,确保了每项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质量和成效,进而打造了我校一批富有特色品牌党建项目。例如,我校重点立项的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商学院党委《入党述责答辩制:创新高校学生党 员发展和教育机制》,2013年获得湛江市机关党建工作创新项目,项目成果得到湛江市党委的充分肯定,项目经验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中进行推广。
(三)促进项目研究的课题化,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结合学校党建工作实践向课题化提升方向转化。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在校党委梁英书记带领下积极构建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平台,以课题理论研究反哺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工作实践。近年来,我校党委梁英书记主持的党建课题和“书记项目”多次获省厅重点课题立项。比如,梁英书记主持的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研究》也入选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思想政治工作)。2013年由梁英书记主持申报的课题《湛江师范学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研究》获全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该课题紧密结合我校党委推进的创建“三型”党组织活动的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工作部署,通过分类指导,分析当前我校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现状,重点对开展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该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获省教育工委优秀项目。
三、把握“三原则”,把学校“书记项目”抓实、抓细、抓活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通过申报项目、审批立项、建库管理、培育品牌、督促检查、观摩交流、总结表彰七个重要环节,全力打造了示范型、推广型、创新型党建工作项目,已经形成了我校“书记抓、抓书记”党建工作责任长效机制和打造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党建创新品牌的显著成果。
(一)把握“抓实”原则,努力使“书记项目”的成果起到党建工作的品牌引领作用。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坚持“彰显实效,品牌提升”抓实基本原则。为彰显实效,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学校组织部对每年实施开展的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进行专项结题考核、评优,并将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党建工作考评体系,根据每项项目的党建工作成效、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工作机制创新、党员群众参与 度、群众满意度等,评选出若干项优秀项目,给予隆重表彰和广泛宣传,并注意总结提炼亮点,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效应。这些项目往往形成了我校富有特色品牌党建项目。例如,我校在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典型带动,其中宣传部、院办、学生处、图书馆特藏部四个党支部的工作经验发表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网》“大力推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题”上。我校重点立项的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机关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2014年获得湛江市机关党建工作创新项目,项目成果形成了品牌效应。
(二)把握“抓细”原则,努力使“书记项目”的实施环节行之有效。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坚持“全程督导、行之有效”抓细基本原则,严格要求各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要把“书记项目”作为落实抓基层党建“主业”的重要举措,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进,形成合力,真抓实干,确保实效。我校每年实施开展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由申报项目、审批立项、建库管理、培育品牌、督促检查、观摩交流、总结表彰七个环节组成;项目入库后,各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需结合所申报的“书记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步骤、项目内容、推进方式、组织措施、预期目标等;党委组织部要定期了解各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项目”的推进情况。通过对项目投入、项目实施、项目效果全方位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项目实施环节行之有效。如我校抓好基层党建示范点的经验《以五结合五育人推进党建育人》在新华网、中央党校理论网上发表,并入选“全国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专题案例库”。
(三)把握“抓活”原则,努力使“书记项目”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我校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坚持“总结提升,凝练亮点”抓活基本原则,学校党委要求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在本单位党组织原有党建特色基础上,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凝练出我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做法和新亮点,每年定期推广创新项目的先进经验做法,采取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同时,各立项单位进行总结提升,拉高标杆,修正方案,完善措施,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科学化水平,不断放大党建品牌效应。近几年来,学校党委将一批抓基层党建创新的优秀成果纳入“湛江师范学院党建工作研究丛书”共四本:《党建育人的探索:高校基层党建案例》、《亮点能见度》、《打造党建示范点:湛江师范学院党建案例》、《党支部共建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现在,又将抓基层党建创新的优秀成果纳入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研究丛书”和“实践育人工作研究丛书”,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相继出版,现已有《理想在实践中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案例》、《在实践中成长:岭南师范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周案例选》、《大学与地方的历史情牵:“爱我湛江”历史知识服务队文化宣讲掠影》三册出版。这已经成为我校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模式和抓手,也成为了学校的一种办学特色和优势。(学校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