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岭南师范学院 - 《岭南师院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

作者:郭泽深  校长    
2008-10-31     浏览(534)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应该在核心与实质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还能起到引领社会文化进步,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的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肩负起文化育人、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其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精神成果,是一所大学明显的个性品格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上保持着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社会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消极成分对大学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一样,需要一个在多元的价值价值观影响中起主导、支配核心地位的价值体系来引领,形成一元主导多样共生的大学文化价值取向,引领大学文化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办学的方向与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规范的道德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弘扬起时代主旋律,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校的文化建设

  (一)加强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历史选择。 大学本身是社会的学术型文化组织,传承、批判、创造文化是其天职;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引领社会文化四大功能,无不体现大学文化的作用。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学,必然有着卓越的文化追求。大学要重视对学校的办学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进行了文化理念的顶层设计和文化标识系统的设计以及学校制度文化的优化,大力推进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和行为文化的策划,挖掘校史中深厚的文化资源。通过各个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发扬了学校优良办学文化传统,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战略的谋划。 加强文化建设战略的谋划,应该体现大学文化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统一。要从先进性、现代性、批判性、超越性、特色化、包容性几个方面进行定位。根据优质文化资源建设的定位,要确立学校文化在精神、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目标体系。大学文化资源是学校的宝贵的战略性资源,要实现战略性文化资源的优化和效用最大化,需要加强大学文化资源的经营和加大品牌的传播力度。
  (三)全面加强各层次大学文化建设。 (1)加强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它是大学经过长期实践而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相对稳定的,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主体文化,是大学组织及成员的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统摄并规范着大学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实质、特色及表现形式。( 2)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大学制度文化包括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各种管理制度及行为规范等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准则。大学制度文化区别于其他领域制度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主要使命和功能是承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理想与大学精神,建设人的精神家园,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体现的是一种厚德载物、以生为本的爱。因此,大学制度文化不仅是一种 “硬 ”约束,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的 “软 ”规范。( 3)加强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大学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办学硬件和校园的环境建设上。( 4)加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底蕴和大学精神在文化行为主体的动态反映,它的表层表现为大学行为主体的各种办学实践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体现为大学人在各种办学活动中的群体行为、情操与道德风范,如校风、教风、学风、政风等。
  (四)处理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大学文化发展战略中,我们要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系统建构,统一布局;要注重各部门、校内外力量的协调整合;还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文化建设意识,注重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使文化建设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同时,我们要处理好几个问题:处理好校本文化建设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制度文化的问题;和谐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