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燕岭之巅,尽情放歌,以特有的方式抒写青春旋律;
我们在燕岭之巅,默默耕耘,以开放的姿态建设精神家园;
我们在燕岭之巅,见证成长,以百年的积淀演绎校园文化。
在乍寒还暖的初冬时节,盘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点滴滴,这一路走来的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学校以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创新相结合,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
把优秀作为习惯
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是教育部推进和检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为全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占有一席之地。
2006 年,学校参加全国高校第一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推选 校团委主办的“推崇名师,追求学术 ——‘学术人生’系列访谈节目的策划与效应”一举成功,获得二等奖,是全国地方院校惟一的二等奖获得者。这一年,全国评出一等奖 4名,二等奖 10名。
2007 年,推选校团委主办的 “倡导环保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湛江师范学院‘环保时装设计大赛 ’的策划启示”参加全国高校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获得优秀奖。
2008 年,推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的“以 IT科技 节为新载体,构建校园文化优质平台”参加全国高校第三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再次获得优秀奖,本年度广东省只有 8所高校的项目获奖。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学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了历届评比的我校组织申报工作。我校推选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成果,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连续三年获奖,成为广东惟一连续三年获奖的高校。在三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广东共有 11所高校的 19个项目进入获奖名单,我校三个项目获奖,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努力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这既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众多、已成特色的表现,也表明我校的申报工作认真细致,富有成效,把优秀作为习惯。
让多彩成为常态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手掂来,异彩纷呈。
——艺术教育繁花似锦 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艺术教育与实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果。
在全国校园文艺汇演和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这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展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上,我校艺术教育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建设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003年,学校选送的舞蹈《十月的阳光》获第三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特等奖; 2005 年,男声独唱节目——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获第五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二等奖。 2007 年,舞蹈《走进西藏》获第二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金奖;2008 年,歌舞表演 节目《把一切献给党》获第三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八届校园迎新春晚会金奖,同时,学校被评为2007 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学校学生合唱团在广东省首届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合唱团获合唱优秀奖,叶祥同学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得三等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中表现惊人,一举夺得成人组国内唯一的金奖;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二届奥林匹克合唱比赛获得两项银奖。
——从师任教技能训练历久弥新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培育训练学生从师任教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我校作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从师任教技能是一项必备的能力。长期以来,为了训练学生的从师任教技能,除了在课程上安排专门理论知识教学外,更多 的就是学校学生会等学生机构,通过每年开展“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激发学生训练从师任教技能的自觉实践。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师范生提升从师任教技能的功能。
近年来,教育科学学院发挥专业学科方面的优势,成功发起和组建了“教师技能大赛”,并在全校推广。如今,教师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重头戏,每年举办一次,每次历时几个月,比赛内容涵盖教学基本技能、语言技能、教学实践技能、艺术技能、师表形象等五个大类。通过这种比赛,同学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志愿服务遍布城乡 法政学院 “爱我湛江”历史知识服务队,是一支优秀的志愿者服务队,享誉全省。该服务队成立于 1998 年,到现在已经有 10年的 历史,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茁壮作成长,以 “热情、奉献、务实、提高”为服务宗旨,致力于传承湛江市及我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常以多种主题开展大型的讲解或图片展示等一系列志愿活动。
学校的各种学生机构和学生社团都自发地组织同学们运用自身的知识优势,走出校门,上街头、进社区、到部队、下农村,为社会提供热情的志愿者服务,在服务社会的活动中提升了自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红嘴鸥”护鸟队成为城市品牌,流芳文化艺术团活跃校园内外, 2008北京奥运餐饮服务队享誉京城,寸金街道社区主任学生助理穿街走巷服务社群……
植根师范文化基因
360多年的雷阳文化的熏陶,100多年的师范文化的传承,让学校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产生了许多以社团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现象,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努力践行“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大学精神建设以人文关怀为取向,坚持校本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养成优良学风为目标,在师生中倡导良好的教风、学风、政风和校风,使雷阳文化精神深入人心。“电影节”、“学术报告厅”、“素质教育大讲坛”以及各种典礼、仪式,都在诠释着校园文化的精义,引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体化全员育人工作全面推进,“一体二强三优”,形成良性机制。 学校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文化的领域,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学校目前有学生社团30多个,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涉及思想道德、学术科技、文化娱乐、志愿者服务、体育竞技等各领域。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学校社团掀起了“争先创优,打造社团品牌活动”的热潮。雷雨话剧社的“长剧公演” 牞法学会的“模拟法庭大赛” 牞英语口语协会“英语支教活动”,师教协会“双语模拟课题大赛”牞音协、棋协、书协、美协联办的“琴棋书画大赛” ,电脑协会的“动漫设计大赛” ,艺术设计协会的“风筝设计大赛”等等,异彩纷呈的社团文化活动,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国内创优”。 文明创建和校园文化活动,是广大学生积淀良好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通过以构建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做为学校实施文化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平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也为学校彰显鲜明办学特色、延伸办学思想体系、展示独特风格和 魅力服 务。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的加强,在历年的湛江市文明单位基础上, 1999 年学校荣获 “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2005 年被 评为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涵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通过“文明共建”、“开心广场”、“服务新农村”等等品牌活动,形成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明互动共赢”的鲜明特色。
努力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 通过实施学校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不断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从学校大门的恢宏大度,古榕广场源远流长,到百年师范纪念塔的历史昭示,再到雷阳广场的现代气息,处处饱含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文化内涵。红砖绿榕,风格凝重,传承文脉,展现古朴;雷阳书院棂星门、日晷、道路建筑物命名、校徽校旗、燕岭画廊、标语警句……处处展现校园的文化风格,处处体现教育者的期许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