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社会学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12-06     浏览(357)     (0)

北大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百余名社会学者齐聚燕园,就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展开讨论,总结中国经验,解决社会问题,并展望未来。会议内容丰富,包括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等环节。


  本报讯 11月29日至30日,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学学者齐聚燕园,参加“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学: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等单位与北京大学余天休社会学基金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学者就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以及此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评述。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研讨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11月29日,研讨会开幕式在秋林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使得中国社会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重要领域。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萧群副部长致辞指出,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举办这样一个研讨会,一方面是总结中国经验,另一方面是要解决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问题,社会学要对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余天休基金胡余锦明女士在会上深情回忆了父亲北大教授余天休的往事,表示会继续继承父亲的爱国热情,为国内的社会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主题发言部分,“新传统主义”著名学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沃尔德教授发表了题为“共产主义新传统的30年”的精彩演讲,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社会政策的变化,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税务改革项目顾问、美国克勤国际企业集团公司总裁顾衍时论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社会效应。另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等8位国内外社会学专家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11月30日,与会的百余位学者在中关新园进行了分组讨论。议题涉及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宗教、社会政策、社会心态和劳动关系等领域。学者们就各自的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了组内评议。 (朱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