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支教学生给农村小学带来新变化
作者:□莘县樱桃园镇联校副校长姚传会
□莘县樱桃园镇联校副校长姚传会
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欢快地奔到学校,坐在教室里期盼老师的到来,这学期是哪位老师教我们呢?上课铃响后仍然没见老师的身影。校长走进教室说:“新老师还没找到,同学们先自己看看新课本吧……”这是莘县樱桃园镇谷疃小学开学第一天的情景。
本校现有12个教学班,328名学生,在职教师只有11人(缺少9名教师),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校长经常这个班讲一会儿,又到那个班维持纪律,忙得团团转。长期找不到老师,校长一脸的无奈。
随着顶岗支教双提高工程的启动,我联校终于盼来了聊城大学的30名本科生,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校园热闹起来。如今,学校发生了新变化!(一)学生们懂礼貌、爱整洁了“老师好”“老师你先行”“校长好”“让我来”……同学们用带有乡土味的普通话礼貌地向老师打招呼,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见到老师就躲得远远的。村里的孩子们少了一些“土气”,多了一些灵气,平日里追逐打闹,出口就说脏话的孩子们居然能大方地用标准的普通话问好了。“爱清洁,讲卫生”更是学校亮丽的风景,在这些大学生的要求下,孩子们每天都把脸蛋儿洗的干干净净,原来的“小花脸”在不知不觉中都不见了,同学们个个衣着整洁、脸蛋发光;就连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都不见了。(二)学校秩序井然
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音体美课程设置不全,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课间活动处于散乱状态。顶岗支教老师来了后,带领学生做广播操,歌声响彻校园,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起来,学校秩序也明显好转。同学们在大学生新老师的引领下,调皮的变乖了,就连那出了名的捣蛋鬼现在竟主动接近新老师,帮助她提水扫地;放学回家时,同学们不再乱成一团,而是排起了整齐的队伍。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新老师的尊敬和崇拜,在支教老师面前,同学们变得听话懂事,学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三)课堂活跃师生和谐
新老师带来新气象,同学们喜欢这些大姐姐、大哥哥样的老师,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更喜欢学习了。亲其师,信其道,同学们变得更加积极活泼。课上,老师们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愉悦的环境中探讨新知,同学们合作交流,争先恐后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见解,出现师生互动、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的和谐课堂氛围。(四)新老教师合作共赢
大学生们整体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过硬,他们的到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学生把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输给老教师,用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老教师解答难题疑虑,让老教师心悦诚服。老教师们则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大学生,帮助新老师慢慢从理论层面学会如何实地管理班级,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新老教师合作共赢,收获很大。(五)社会、家长反响强烈
我在走访学生家长时,欣喜地看到他们对顶岗支教的大学生赞不绝口。学生在家表现的变化透露出支教老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对孩子倾注爱心,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让家长们深受感动。有位家长感慨地说:“咱们农村条件艰苦,孩子们调皮,可是丝毫没有看出这些大学生对孩子的嫌弃,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他们。”
虽说这些大学生老师来我们联校的时间并不长,可是他们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别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们感谢聊城大学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老师,也希望聊城大学能给我们送来更多这样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