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梧州学院外聘教授、中南大学教授贾春霖访谈———勤奋出真知,效率出效益

2008-12-19     浏览(503)     (0)


贾教授在潜心读书


  贾教授是一个守时惜时的人,她不浪费你的时间,也不希望你浪费她的时间,她爱时间甚于金钱;贾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她不仅要求自己做到,也希望系里的老师做到,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贾教授是一个谦逊无私的人,她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放在了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她只想起一个阶梯的作用,带好一个团队。
  ……贾春霖是梧州学院外聘的教授,曾任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系(现中南大学商学院)主任以及国家教委管理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3月她受聘来到了梧州学院,时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主任。
  言传身教“一定要树立班子的威信,让他们站在前台,我毕竟年纪大了,他们还年轻。”贾教授认为应该让年轻人有锻炼的机会。
  梧州学院是2006年12月才升格为本科院校,贾教授到来的时候学院正值升本的筹备时期,她所当的系主任就有两大块的工作,一手抓升本,一手抓日常工作。
  经管系在梧州学院是一个大系,它的成长也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起初只有外贸和经济管理两个专业,贾教授学术涉及的领域又要从管理经济学拓展到外贸领域。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她从教四十年里已不是首例。她在莫斯科学的是有色金属经济,在中南工业大学(现为中南大学)也从事了22年的教学研究工作。1982年,学校开设管理经济学,让她去挑大梁,于是她开始研究管理经济学。然后是期货市场……每一次专业的变更,她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修学习、查阅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文献,做到专业和内行。
  “工作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贾教授说。
  所以,这次在西大分校(梧州学院前身),她同样是边学习边工作。
  当时经管系的班子刚刚搭建起来,她就借用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系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来建立健全系里的制度和体系,凡事做到有章可循,凡事有制度、有实施的方案。
  “要提高教学质量、搞学术研究,有好的老师很重要。”贾教授说,对于青年教师她是言传身教。“刚到这里时,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我们系每个老师的课都听了一遍,然后进行互相交流和总结。”
  一直以来,她坚持听课制度,经管系全体教师的课她都一个不漏地跟听,每个老师的讲课特点、水平程度、优点与不足都一一记下,及时交流,提出建议。她强调教师备课要充分,不仅是课堂授课的知识,还包括讲课的技巧———哪一节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写?……2007、2008年经管系来了近30位硕士学历高层次教师,她依然如故,一个一个去听课,除了跟教师本人交流外,把听课的感受向系领导班子反映、提醒,供改进管理的参考。
  勤于治学“经济这东西更新非常快,只要身在这一行业,就要跟踪前沿,稍有懈怠你就会说外行话。”
  从技术学经济到管理经济学,从期货市场到国际贸易……贾教授都要求自己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力争教学科研两不误。
  贾教授每年都会翻阅几十种书籍、杂志,遇到有价值的文章或者段落就通过语音录入把它摘录收集起来,经常一念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天不看书,她就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做一样感到不舒服。贾教授还把一些筛选出来的杂志、文章推荐给系里订阅供同事们参考学习。“即使我不研究这个问题,也要知道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什么,为的就是不要说外行话,我认为一个经济系的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2006年12月梧州学院升本后贾教授就不再担任系主任这一行政职务,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系里的管理工作、培养年轻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由于系里大多是青年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经验尚存不足,她从本系师生现有水平出发,对论文指导的组织工作进行精心设计。
  一是确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五项能力的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设计指导环节,按时间安排严格实施。
  二是为弥补教师不足,增设开题报告答辩环节,答辩小组教师集体辅导。
  三是用以“老”带“青”的方式,培训青年教师,为日后应对大批毕业论文指导做师资准备。
  四是设立论文工作投诉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公正、公平,鼓励师生认真、尽责。
  她根据论文撰写的进度开设讲座培养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正确确定论文题目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正确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了严格的指导程序。按照指导程序,组织三次全系论文写作辅导报告。主题分别为:“查阅资料和论文选题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技巧指导”、“论文修改和排版标准化要求”。4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法既保证了论文的进度也保证了论文的质量。同时还缓解了专业教师不足的矛盾。
  现任经管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雷飞副教授说到贾教授时感慨道:“贾教授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以及治学态度对我们的工作影响很大。”
  “既然应聘到这里,我就要为这个学校工作,我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起到我的作用。别人不要求我做的,但如果是我认为要做的,我就一定会去做。”贾教授依然决然地说。惜时如金长期大量的科研工作让贾教授养成了非常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她常语重心长地跟学生说:“对金钱和时间两者,我永远选择的是时间。有时间就可以赚到钱,但有钱却买不到时间啊。”
  贾教授上的论文指导课都是大课,几个班的学生。8:30上课,她一定会在8:15到教室。三个小时左右的课一气呵成,课间不休息。无故迟到的同学是不给进教室的。严明的纪律也带来了好的学风,贾教授的课是很少有人迟到的。如今系里也有教师仿效贾教授的做法,从课堂学风抓起。
  “我不喜欢参加社会应酬,也没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我觉得读书、搞研究、听音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但是学院的的活动、系里的活动贾教授都是乐于参加的。年已届70的教授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写出一本用国内各行业案例来阐释管理经济学的书。
  说到学院今后的发展时,贾教授脱口而出:“两个字———效率,因为效率就是效益!”她接着说:“北大有位美籍外教曾评价说北大要比很多美国的大学要好,就是因为北大有关部门在十几分钟内就把他申请维修的电脑修好了。人家看的是什么,是效率啊!”
  贾教授认为,在我院现有的经济状况不能改变的前提下,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也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之一,并列举了许多实例……“现在任务完成,我得先走了,还有一些事等着我去处理呢。”结束采访时,已是傍晚时分,教授笑着说道。我们有点内疚,这次的采访又浪费了教授的宝贵时间。(谭永军 李秋荣)贾春霖教授简历:
  贾春霖教授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工程经济专业。1982年参加美国在大连举办的“西方经济与管理“学习班半年。987年赴原苏联莫斯科管理学院高访学者一年。1990年参加在巴黎举办的“法国高等企业管理学院”短期学习班。
  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期货市场以及有色金属经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独著或合著《技术经济学》,《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八本著作。其中于1987年出版独著的《技术经济学》于2004年出至第三版。
  曾任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系 (现中南大学商学院)主任以及国家教委管理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