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汇聚关爱 服务师生:
“关爱师生基金”为校园注入温暖

作者:■学生记者 姚思宇    
2015-03-23     浏览(85)     (0)

这篇文章描述了人大附中设立“关爱师生基金”的历史背景和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贡献,讲述了基金为需要帮助的师生提供的医疗资助和对家庭生活的积极影响,突出了基金会在高校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性。





  2015年春节前夕,我校10位于2014年申请了“关爱师生基金”的离退休教师按时收到了学校下发的医疗资助,这无疑为他们的进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关怀来自于五年前设立的“关爱师生基金”,其宗旨就是为了使在校学生、教职员工、离退休人员遇到大病、特困和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
  基金会设立以来,获得了学校各部门、广大学生和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众多的爱心汇聚成同一条河流,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温暖。
  群策群力 凝聚爱心“关爱师生基金”起源于2010年东方光大集团向我校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在当时校领导的倡议下,基金会得以设立。同年,基金会通过申请又获得了“心平基金等额配比基金”100万元人民币。从那以后,“关爱师生基金”就成为了凝聚学校各界力量的一个纽带,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彼此的支持汇聚到一起,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师生员工送去及时的问候和有力的支持。
  2012年6月,我校在75周年校庆之际率先开创“公益校庆”的理念,通过募捐的形式组织义卖活动,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关爱师生基金”运行中。陈雨露校长指出,将义卖活动列为75周年校庆的12项重大活动之一,是希望以此搭建一个老师、学生、校友全员参与、互动互助的平台,开创学生自我教育新模式。
  随后基金会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创办了一系列延伸活动。2013年中国癌症基金会和我校进行合作,对在职职工进行健康筛查,并开展了有关癌症防治的学术交流及帮助癌症康复患者走出疾病阴影等心理咨询义诊,成为“关爱师生基金”设立后推出的延伸服务教职工的系列品牌活动。
  2014年10月15日,我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日活动。靳诺书记听取校工会汇报“关爱师生基金”运行情况,对相关部门向广大师生发出“传递关爱,自助自强”、“关爱师生,互助温暖”的倡议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5年1月,关爱师生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2014年关爱师生基金申请补助情况,新增补为基金会委员的财政金融学院刘李星同学表示:“很荣幸能有机会加入这个为需要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谋福利的集体,看到学校相关领导、老师和校友们在基金会上倾注的心血,我也希望能够在基金会为那些患病的师生真正做一些事情,让更多师生了解基金,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
  高效及时 解人之忧2013年9月,人大附中退休教职工蒋国垣在深夜突发心脏病并伴有肺部感染,被送到海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后被转移到阜外医院ICU病房进行搭桥手术和治疗。由于特护病房费用高昂且不能进行常规报销,2014年4月在人大附中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蒋国垣的老伴联系到我校离退休工作处,她表示:“负责基金申报的兰老师很热情,在整个过程中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年前基金会批给我们的报销费用已全部到账,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蒋国垣的手术和恢复都很成功,采访时他正在练习书法,房间四壁上悬挂着他出院后创作的众多大气豪迈的书法作品。
  2013年继续教育学院的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感到自己身体状况不是很理想,然而为了给研究生做好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迟迟没有去医院检查,因而错过了最佳救治期,后来被确诊为原发性肺癌,治疗费用高达23万余元。于是,在老伴的帮助下他向“关爱师生基金”提出了申请,并迅速通过审批,获得了及时的资助和治疗,目前情况已明显好转。
  2013年财政金融学院的一位同学身患大病,急需住院押金及近期治疗费2万余元,如果按照住院报销流程,相关费用只能在出院后才能结算,而生活的拮据和程序的复杂让他和家人犯了难。学院得知消息后迅速向学生处提供了这位同学的相关资料,并会同基金会在第一时间发放资金。后来,这名学生积极配合主治医生进行治疗并康复出院。
  此外,“关爱师生基金”还具有持续性,很多老师因病情救治需要,连续几年申请基金,都获得了及时的补助和支持。仅就离退休职工而言,2014年基金会共接到申请11个,其中10个已发放资助金,2013年受理申请8个,已全部实现拨款资助。资助个人额度最高已达到7万5千余元,并得到受资助人员家属的衷心感谢。
  “许多时候,一些家庭因为医疗资助体系原因,造成资金周转不开,甚至延误了救治最佳时机,而关爱基金就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刻‘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一位校工会老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