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精神魅力 北大风范
□ 北大党委副书记 杨 河
本文讲述了孟二冬老师作为北大学者的经历和追求,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崇尚德性、治学严谨,体现了北大学者对“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理解和追求。孟二冬老师在北大度过了难忘的岁月,成为北大历史上的永恒。他虽已离世,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仍在北大人的精神世界中永存。
孟二冬老师是北大的学者,他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北大,师从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先生研修唐诗,十余年潜心学问,写就了数十万字的文稿,其中很多研究是考证性的“冷僻”课题,不大为心仪功利的人们所看好,而他却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信念,填补着古典文学研究的点点空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享受着“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的幸福,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北大学者对“学识魅力”的理解和追求。
孟二冬老师是北大师德的楷模,他平凡、平实、平和,但却体现出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体现出崇尚德性、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出珍爱生命、意志坚强,为战胜疾病刚毅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又渗透着北大老师对“人格魅力”的理解和追求。
孟二冬老师是我们的同事和朋友,他和我们一道在北大度过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我们一道见证了北大的一段重要发展历程,他的事迹使他成为每一个北大人的朋友,也让他的名字成为了北大历史上的一个永恒。
孟二冬老师走了,渐行渐远,时间或许会不断模糊着他的背影,但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他永远在向我们走来,渐行渐近,时间又会不断向我们展现他的事迹新的侧面。
“入土为安”,今天,我们将孟二冬老师的生命还给大地,这是孕育了五千年东方文化的土地,作为以毕生心血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他来讲,这里应该是最安稳的家。
(本文根据作者在孟二冬骨函安放仪式上的讲话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