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高校教师应让教学与科研融会贯通

作者:交通学院 肖广兵    
2015-03-01     浏览(127)     (0)

作者在南京林业大学担任车辆工程系教师,他尝试在电子信息类课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作者采取结合具体实例、工程项目分解和讲故事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利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他还能帮助学生分析案例并扮演不同角色,帮助学生思考和成长。


  我2009年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毕业后来南林任教,担任车辆工程系教师至今, 主讲 《自动控制原理A》 、 《信号与线性系统》 等专业主干课。
  从教五年来, 从当年青春懵懂的学生到如今为三尺讲台上的高校教师, 我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见解感染着一个又一个的学子。
  如何在交通院上好电子信息类课程, 在让学生掌握机械类基础知识的同时, 又能培养他们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兴趣爱好?这是作为老师所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 我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所教的几门课程都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然而工程科学离不开实践。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是: 尽我所能将书本上形而上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 并力争将工程项目进行深入分解, 分解到同学们学过的基本单元, 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由点连成线、 面。在教学过程中, 将完成工程项目的基本方法、 基本工具, 以故事、 经历的形式传递给同学,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此外, 理论类的课程一般使用PPT的教学效果不好, 所以我采用板书为主、 PPT为辅的教学形式。如今我回想起第一次主讲 《自动控制原理A》 时的情景, 我为了减少板书的时间而纯粹使用PPT的形式讲课。由于数学公式的原因, 前期备课设计PPT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是半个学期下来, 有些学生向我反映说 ‘板书更有感觉些’ , 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的逻辑推导过程严密, 一环套着一环, 使用PPT往往一些知识点还没来得及完全理解就翻过去了, 不如板书时留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多。应该说我当时感觉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纯粹是吃力不讨好, 于是下半学期就尝试采用板书为主、 PPT为辅的形式, 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核心功能, 我尝试着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 我与学生互动交流时常常能产生火花。而这些火花往往又
能转化成学术上的灵感。我的不少学术论文和一些国家级课题的申请书正是来源于这些灵感。此外, 科研工作能让我对本学科前沿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把握, 从课本到前沿, 从理论到实践, 然后再上升到理论, 循循善诱, 把学生们带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 我也经常指导一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帮助他们参加一些高校的夏令营。在讲授案例时, 由于有科研背景, 我往往能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