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日前,医学院主办第二届中华模拟医学会议,大会还同时举办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公卫学组2015年会,来自全国31所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医学院所交流的模拟医学教育成果赢得了与会者的瞩目和赞扬。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对医生的临床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医疗法规的完善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又限制了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机会,于是“医学模拟教育教学”这一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医学模拟教育教学”是指应用计算机互动模型以及虚拟科技等模拟系统,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开展教学和考核的模式,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它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辅以各种医学模拟教具和模拟人,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并具有训练真实性、操作纠错性、过程可控性和病员安全性等诸多优点。
此次大会总结了全国各院校合作开展的临床教学病例编写项目的情况,并评选出了2014年度的全国十佳“实训中心管理者”和十佳“实训教师”,其中我院实训中心段宝华、施菊花老师分别被评为“十佳实训中心管理者”、“十佳实训教师”。在学术交流中,附属瑞金医院童建菁副主任医师团队所作的智能模拟人教学病例的应用示范获得了好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医学院主动对接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前沿,针对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现状———病种的增多、病员维权意识增强等问题,大力推行模拟医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医学院强调模拟医学的教学标准与医学课程的整合。自2005年培养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临床专业学生起,医学院就重点关注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医学人文素养等关键要素的培养。经顶层设计、科学论证,细化了教学改革的方案,进一步明晰了医学生的培养路径,从而扎实推进了医学院卓越医师的培养方案,并全方位实施了“以问题为导向、临床病例为基础、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模拟医学平台与教学示范病区”的有机联动,并将其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和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多年来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医学院毕业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广受好评。
(张旦昕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