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附属胸科医院 硬镜技术医治气管狭窄患者

2015-01-05     浏览(41)     (0)

硬质气管镜下硅酮支架植入术成功改善气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患者梅先生因肉芽增生导致气管狭窄,经反复论证后,在多个科室协助下实施了手术。该手术能保持气道通畅并植入支架和通气治疗,是附属胸科医院内镜室综合诊疗技术的体现。


  本报讯 近日,附属胸科医院内镜室与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共同协作,成功为一位气管狭窄患者施行了硬质气管镜下硅酮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
  患者梅先生前不久因严重气促、呼吸困难到该院急诊就诊,内镜室孙加源主任为他进行了急诊检查,发现患者气管内出现肉芽增生,气管上端被长出的肉芽逐渐堵住,只留下一个月牙形“细缝”。病人的氧气供给明显不够,站在几米开外,就能听到他重重的喘息声。此外,梅先生之前已经做过常规气道腔内治疗及金属支架植入等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论证,孙主任在其他科室的协助下,决定用硬质支气管镜为他做植入硅酮气管支架手术。
  硬质支气管镜(硬镜)是一种传统技术,在手术中,硬镜能保持气道通畅,并且与呼吸机相连,故也称为“通气支气管镜”,特别适用于气道狭窄或者儿童患者的治疗。随着现代医疗发展,硬镜不再单纯作为检查方法使用,医生们将它作为介入通道,在其中进行支架释放、激光消融、取异物、冷冻、电切等操作。这有点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铁施工,先用“盾构”方法挖出隧道,然后在其保护下再进行“地铁”施工。本次手术中,梅先生的气管狭窄部位靠邻声门,软质气管镜下放置硅酮支架极其困难,医生们通过硬镜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在其“保护”下,给患者同时进行支架植入和通气治疗这两项操作。
  据了解,附属胸科医院是卫生部呼吸内镜诊疗基地,拥有开展四级呼吸内镜技术资质。近一年来,医院已经先后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呼吸软镜新技术,此次开展硬镜技术,进一步彰显出该院内镜室诊疗技术的综合水平,也能为更多需要呼吸介入治疗的患者带来适宜治疗。
(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