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学校部署2015年度校办产业工作

2015-03-06     浏览(49)     (0)

学校召开校办产业工作会议,研究各企业2015年经营计划及目标,总结过去一年产业发展情况,提出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加快制定出适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鼓励政策,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本报讯(沈园)学校2015年度校办产业工作会议2月6日至7日在学校主楼八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专项研究各企业2015年经营计划及经营目标,听取了企业对学校产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校长刘志刚、副校长夏桂华、校长助理董国强出席会议。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负责人对2014年年度企业经营情况具体汇报。
  目前,我校控股参股校办产业共计29家。上一年度,校办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与同期相比均有较大提高。2015年学校产业工作,将以沉着应对、迎难而上为基本工作思路,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对内夯实管理基础,保证企业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刘志刚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学校对外投资的资产经营公司,负有公司本部的经营和代表学校对外投资两个重要职能,其经营业绩如何,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投资成果、学校持股比例情况等密切相关。他回顾了学校产业发展历程,指出校办企业“哈船科技”的建设经验为校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哈船科技所搭建的有效平台,紧扣市场需求,与学校教师紧密对接,为学校科研能力成功获得转化落地畅通了渠道。学校继承哈军工传统,创造了很多个“共和国第一”,这是校办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得技术良库,下一步校办企业要更加积极地作好谋划,致力于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实现产业化,要立足校办企业,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董国强对2014年产业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步的努力方向。他指出,过去一年,学校产业平稳发展,也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学校产业工作人员统一思想,树立二次创业的新理念;明确发展方向,强力推进青岛科技园建设;实施全面改革,确保核心企业的良性发展;扶持绩优企业,探索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针对未来工作,他提出,一是制定出台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政策文件;完成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路径设计;二是全力推进青岛船舶科技园建设,筹划哈尔滨船海产业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两个平台落地;三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机制建设;四是深度研究电子大世界经营策略,逐步推进转型升级;五是努力实现学校科研军品生产任务向科技园平稳转移等方面建设。
  夏桂华在会上就产业重点发展任务作出部署和要求。他指出,从外部环境看,目前是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期,从自身发展来看,学校产业经过第二阶段发展积蓄了能量,具备“二次创业”的条件。要以建设青岛船舶科技园为契机,筹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作为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和“出海口”。要抓住黑龙江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机遇,筹建“哈尔滨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两院搭建“哈尔滨船海产业园”和“青岛船舶科技园”产业化实施平台。形成从研究院培育成果到孵化器融资及培育大量中小科技企业再到产业园区落地产业化规模化的一条龙模式。他要求学校产业管理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快制定出适合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鼓励政策;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主动、稳步发展好科技产业。
  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经委会办公室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及其它方面代表,学校船舶学院等11个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