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小盆栽大树 桃李满天下

我院举办丁井文百年诞辰座谈会

2015-01-21     浏览(140)     (0)

为纪念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丁井文先生诞辰100周年,回顾其一生丰硕的教育实践成果,由我院主办、我院附中承办的“纪念丁井文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于2014年12月29日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院长范迪安,附中现任校长马刚,历任校长赵允安、翟路加、高天雄,众多美术名家丁士中、杜键、孙为民、李天祥、赵友萍、孙景波、赵衡,附中历届校友代表孙克、王玲、倪军,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劳丁大传》作者黄旭东,原焦作市市长孟祥堂,原河北省卫生厅厅长高春秋,丁井文先生亲属代表买有琴,附中教职员工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主持座谈会。

范迪安在座谈会上谈到,丁井文先生的一生都忠诚于党的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是一位为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充分代表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精神传统并是一位深受爱戴的前辈楷模。丁井文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是“品德”二字,他的高尚品德最有感染力,最富有魅力,让人由衷的敬重。在丁井文先生诞辰百年之际,追忆和缅怀他,就是要进一步认识他的高尚品格的内涵价值,继承好这份精神传统,同时要贯穿到履职尽责和教书育人的实际之中,弘扬和继承好丁井文校长开创的、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有为培养新型美术人才奉献的精神传统。

马刚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丁井文先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他谈到,丁井文先生是一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美术教育家。我们要学习丁老对年青人、对教育事业的爱心;领会丁老的人才培育理念和在治学中所具有的宽广视野;继承丁老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长者风范。附中刚刚走过60周年的办学历程,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丁井文先生作为附中的开创者和教育思想的主导者、引领者,他的人生境界、办学理念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和发扬光大的。同时,附中利用纪念画册的形式,把丁校长的部分珍贵照片和作品以及回忆文章汇集成册,使大家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老校长,从他身上学习宝贵经验,把附中办得更好。

座谈会上,众多老先生与校友先后发言,共同回顾了丁井文先生厚重的一生,重温了先生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精神,深切表达了对先生的缅怀与敬仰之情。

附中/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座谈会嘉宾发言摘录
 
丁士中:丁老被称为“画坛伯乐”,他不仅发现人才,而且潜心培养,把文革后附中的教师全部输送到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各系部重要骨干,带领附中实现了“小盆栽大树、桃李遍天下”的宏伟理想。

赵友萍:老丁同志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职业当事业。他没有雇佣思想,这就是我的事业,我这一辈子就是做这一件事情。

杜键:当下,不管是做老师还是院长,比那个时候更艰巨了。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条件,就是没有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们的肩膀一定要硬起来,这是纪念老丁同志最好的东西。

李天祥:老丁同志最好的一个品德,就是他对待学生也好,对待老师也好,都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关怀。
 
赵允安:老丁很重视教师的进修培养,重视创作,很多教师后来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界的中坚力量。附中办的好和丁校长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孙景波 :如果没有丁井文先生,就没有中央美术学院我们的现在。我们从小就期待有一个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是把中央美院和附中当做实现梦想的一个殿堂,一个艺术家的摇篮来投奔的。

倪军:附中最伟大的传统就是五千年民族美术的精华,这个是外国任何一个学校都没有的,也学不来的。附中的有些课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含有了我们中国审美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里面有音乐性,有形式感,有抽象的东西。

1953年毛泽东主席观看中央美院教师作品。左为董希文,右为丁井文

“纪念丁井文百年诞辰座谈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