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爱心与爱心的触碰— ———梦想灯塔团队“MINI善行100”公益活动侧记
作者:学生记者 薛会东
利用3个周末约40余个小时,50余名志愿者共募捐到22900元善款,折换成爱心包裹共计135个美术包和47个温暖包,近200名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得到了帮扶。这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梦想灯塔团队参与 “MINI善行100”公益活动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MINI善行100”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邮局等场所开展公益宣传和劝募,通过善行传递善心,汇聚全社会爱的力量,关爱贫困地区小学生。2014年,梦想灯塔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参加了 “圆梦中国 公益我先行———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微公益大赛”并进入全国百强,举办的 “中学生生涯规划”活动获得了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称号。由于这些突出的表现,梦想灯塔团队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邀请参与 “MINI善行100”公益活动。2014年11月21日———12月7日,在寒冷的冬天里,身着统一蓝色志愿服装的志愿者,在邮政大楼支局、市中支局、建设路支局、兴华路支局等邮局网点附近对路过的行人进行劝募,传递着爱心的温暖!
寒冷可以靠热情来抵御,募捐的困难却需要爱心的坚持来克服。募捐时面对质疑是在所难免的, “钱是个敏感的话题,在寒冷的冬天谈 ‘捐钱’更是敏感”。志愿者高海波说。据高海波回忆,2014年11月23日那天,志愿者们在汽车站进行募捐,因为当天下雨,志愿者便转至候车厅,没想到却被保安给赶了出来,志愿者反复向保安解释说明身份和意图,却得不到信任,最后保安同志不耐烦地掏出一块钱,说 “你们走吧”, “这让我们志愿者感到非常困扰”。得不到信任让人困扰,遭到无理批评更使人难受。募捐时,有位司机取笑志愿者说: “你们弄了多少钱了?”这都让志愿者或多或少有些失望。不过,爱心和爱心触碰更能激发爱的能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本次活动的特别支持者,为志愿者的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聊城邮政公司更是作出了巨大贡献。聊城市邮政总局的王主任为志愿者们争取了1600元的餐费,这在众多参与活动的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湖西邮政支局许局长专门为志愿者们找来水壶、帐篷等物品,还为部分同学找来棉衣,为志愿者订了午餐。身边的温暖让志愿者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他们带上学生证、校园卡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走上街头,去真诚地劝捐。
爱心的真诚付出,总会有善良的回报。姜晓静、菁伟两位志愿者,在劝募一位男士遭到拒绝后,便去劝募其他人,当她们折回原地时发现有位车主在倒车,当时空间狭小,车很难脱身,她们便招呼着帮助司机倒车,等车倒出来时,才发现车主是她们刚才劝捐的那位男士。或许是志愿者的善良赢得了他的信任,车主下车后便捐出了100元。爱心便是这样,总能突破层层迷障。记者曾和志愿者一道在龙山市场附近进行募捐,一位市医院的医生听到我们募捐的介绍,便果断地掏出200元捐了个美术包;还有一对中年夫妻在确认了志愿者是大学生后,捐出了100元。有位爱心人士说: “我不需要什么感谢,只是希望你们可以把这份爱心真正送到那些学生手里。”
本次 “MINI善行100”公益活动,梦想灯塔团队所募集的善款数额在参与的30多所高校中排名第二, 《齐鲁晚报》、光明网、网易新闻中心、聊大新闻网等媒体都对志愿者的募捐活动作了报道。志愿者米登发劝募的善款达1100元,被推荐为劝募明星,他说 “爱心不需要理由,慈善需要坚持”。梦想灯塔团队负责人邱雅萍说: “我们作为教育帮扶类组织,还将在聊城农村地区办公益培训班和爱心书屋等活动, ‘梦想灯塔’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