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大学 - 《云南大学报》

为每一个云大人的健康

作者:徐征    
2014-12-26     浏览(44)     (0)

云南大学教职工体检今年引入“云南大学职工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全程“无纸化”操作,并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参与体检。校医院还面临两校区开展医疗服务的现实,但仍在努力改进工作。今年校医院实现了扭亏。


  最近,云南大学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体检刚刚结束。与往年体检不同的是,本次体检,教职工们只需一张A4纸大小的导检单,医生通过扫描导检单上的条形码,即可完成各个体检项目的数据记录。“以往的纸质体检表,无论是对患者个人保存还是我们后期归类存档,都存在很多不便。”体检中心主任胡兰芬说:“现在我们都是用电脑记录和查询患者信息,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老师们也不用刻意保管体检本。”
  体检过程中的全程“无纸化”操作,是今年校医院与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共同开发完成的“云南大学职工健康管理平台”所带来的便利。从该平台分析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次体检的参检率、各个项目的参检人数等分析报告。这一平台的启动,方便了师生及时查找和对比每年体检的结果,还能准确统计分析全校职工健康状况,也为今后职工健康档案大数据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云大校医院的数字化体检系统在全省都是领先的。”参与建设这一平台的校医院办公室主任刘涛自豪地说。
  健康管理平台的启动,还只是云大校医院近年改革的一小步。
  本次体检的另一个亮点是体检全程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参与,校医院在今年邀请了如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刘中梅,全国著名妇科医师徐琳、马永红,还有昆华医院的著名肝胆科专家等。“这些人是平时花钱都请不来的专家。”胡兰芬坦言,“可能是因为云大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专家们都愿意为师生们服务,今年很多校外人员也慕名要求来云大校医院做体检。”
  今年,校医院还在体检设备上“下了功夫",引进了全新的X光机,添置了彩色B超机和动态血压心电仪。“过去的设备已经老化,处于淘汰报废的状态,达不到体检的要求。有了这些新设备助阵,师生们对校医院体检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胡兰芬说。
  胡兰芬已经在校医院体检中心工作多年,在她看来,今年体检的“盛况”是前所未有的,“不论是‘大牌’专家的亲临就诊,还是全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体检的人数也是近几年最多的。”
  不久前,胡兰芬在电视上看到公交车司机因突发心脏病而猝死的新闻,便想到了驾驶校车的司机们。“看了新闻后,我马上打电话给后勤服务集团,让校车司机都来体检,这是涉及到全校师生安全的大事。”胡兰芬一脸严肃。
  校医院体检中心从成立以来,已经为云大毕业生、新生、研究生、教职工等体检2.23万人次,还为学校各种运动会、重要会议、重大考试等开展各项医疗保障百余次。每次体检或是重要医疗保障活动,胡兰芬都是最早来,最晚走,一刻也不敢疏忽,“谁叫我是医生呢。”
  现在,校医院还面临两校区开展医疗服务的现实。
  长期在呈贡驻守的医务部主任张鹏,是校医院唯一一名全科医生。已经在校医院工作20年的张鹏告诉记者,这几年她印象最深的东西应该是“变化”两个字。
  在呈贡校区,120转运车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就医。全天24小时电话随叫随到,“距离再也不是问题了。”现在有了全新的车辆配备,两名专职司机24小时待命,今年就完成校内接送患病学生1022次,送诊外院176次。
  因为曾经的任课老师退休,已经停课十四年的校级选修课《急救与常见疾病防治》也重新面对本科生开放,张鹏“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如今学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高校学生猝死的情况经常发生,重新开这门课,真的有必要。”《急救与常见疾病防治》的期末考是让学生亲自实践例如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手段,“急救是在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的重要手段,实践当然比理论重要“。比起当老师,张鹏认为做医生更辛苦。
  校医院现有职工100余人,但人员配备还是捉襟见肘。因为人手不足,校医院的医生只能身兼数职。特别是呈贡校区,每天24小时要有人值班,人手调配问题一直困扰着校医院。胡兰芬告诉记者,几乎每一个校医院医生的家人都已习惯医生们早出晚归的生活。
  “虽然校医院不能像三甲医院那样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但我们会把现有的工作做到最好。”刘涛相信,再过几年,云大的师生们体检或者看病,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预约挂号,检查结果也能随时在网络上查询。刘涛还告诉记者,今年校医院实现了扭亏,“我们要让大家看到,校医院每一天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