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他们是入学才3个月的大一新生,他们是稚气未脱但有责任担当的男子汉,危机时刻——

燕大23名青年学子冰海救人,彰显人间大爱

作者:褚玉晶,蔡巧怡    
2014-12-16    


图为燕大救人部分学生在宿舍合影 杨宽/摄


  冰海救人,用身躯汇成“生命锁链”
12 月 7 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让秦皇岛的天气异常寒冷。当天下午 3 点左右,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 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刚刚结束了一门考试,该班 18 名男生相约一起来到学校对面的西浴场海边赏雪。
  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见到海边的雪景,非常兴奋。正玩得兴起,突然有人发现远处一名黄衣女子正在往海里走去,任凭她岸上的同伴怎么叫也不回头。眼看女子越走越远,海水就快要没到胸部了,同学们紧张起来。“谁会游泳?”面对此情此景,班长陈学沛赶紧问大家。“我会。”李镇豆同学马上自告奋勇。他迅速脱去防寒服,冲入海中,向黄衣女子靠近。不会游泳的史哲同学不惧危险紧随其后,走入海中。海中风急浪大、海水冰冷刺骨,来自重庆万州的李镇豆还是头一次感受这样的寒冷,他之前仅仅在游泳池学过游泳。看着他俩艰难前行的身影,同学们感到了危险。于是,在班长陈学沛的带领下,其他的 16 名同学也相继冲进海水中,赶去接应李镇豆和史哲。此外,3 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的男生和 2 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男生也加入了救人的行列。23 名男同学相互手拉着手,组成了一条生命锁链,向黄衣女子快速接近。
  很快,李镇豆、史哲率先赶到了黄衣女子身旁,1米 75 个头的他已经被海水淹到了胸部。李镇豆劝女子回岸边,但女子只是回过头来没有表情地对他说,“你们回去吧,我没事,一会儿就回来。”此时,他们已经无法在海中站立。李镇豆和史哲只好一边划水,一边用力抓住女子的胳膊,搀扶着她向岸边走去。整个过程不到6分钟,黄衣女子最终成功获救。
  上岸后,参与救人的同学们才发觉衣服被海水浸透,寒冷刺骨,连忙跑到海边有热水淋浴的小店里洗了个热水澡,这才逐渐暖和过来。班里其他同学闻讯从宿舍取来了衣服给他们换上。
  回到学校,大家都为自己的救人壮举而自豪和兴奋。章潇龙同学第一时间把冰海救人的消息发到了自己的 QQ 空间上,很快就吸引了上万人转发和点赞。12 月 8 日,《燕赵都市报》 率先以 《18 名燕大学子手挽手海中救人》 为题,报道了燕大学子冰海救人的感人事迹。此后,《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法制晚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和网站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或转载。截至 9 日下午 5 时,《18 名燕大学子手挽手海中救人》 的新闻已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广播网、中国青年网、网易网等 109 家网站转发新闻 602 条。其中,人民网、中国网、凤凰网、中国广播网、搜狐网、腾讯网均已在首页首屏刊发,新浪、腾讯微博报道转发 1400余条,广大网民也纷纷在朋友圈中进行转发。燕大学子用手拉手形成的“生命链条”唱响了这个时代的青春赞歌,他们的善行义举如一股冬日暖流,在校园中和社会各界传递着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正能量!
团结互助,90后传递爱的正能量
李镇豆是第一个下水救人的人,回想当时的情形,他说:“其实,在脱衣服的时候还真有点害怕,因为我这游泳是在游泳池里学的,只能游个一两百米。虽说是守在长江边上的重庆人,可我连江都没下过。”身高 1.75 米的他体重只有 57 公斤,并不强壮。“主要是水太冷了,我上身脱得只剩下秋衣,下身的牛仔裤里有一层秋裤,海水透过来,就像往身上贴了一层冰。海浪一个接一个拍在前胸上,最后海水没过脖子,吸气、呼气都很费力,像十几根针在扎嗓子眼。”
  “当时嘴都冻瓢了,但还是搜肠刮肚地找词儿劝她。对她喊:‘别往里走了,秦皇岛才下第一场雪,你这是要干嘛?’ 我是真希望能打动她,让她回头。”回忆起这段危急的场景,李镇豆说,“尽管后来知道她有可能不是轻生,但依然认为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海水太冷,谁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生命很可贵,失去就不会再有。”
  而紧随其后的史哲并不会水,他跟着李镇豆,一方面是急于救人,另一方面是担心李镇豆的安危。在匆忙之中,他的手机都忘记拿出来,在海水中泡坏了。
  从深海到沙滩,这条“生命链”有三四十米长。章潇龙排在第5个,海水在他胸膛处拍打着。脚下像绑着巨大的冰块,很沉重,刺骨的冷侵入全身每一处。和寒冷比起来,其实更多的是担心。“李镇豆和史哲在海水深处,不能不管他们。”“班集体就是一个家,紧急关头大家都要上!”金修河说。大家心里就这一个念头。手很湿,很滑,用力地握着才不会松开,每一个人,就那样使劲地握着、握着。尽管救人成功了,但同学们回想起来还是会后怕,不过,如果再遇上这种事,大家还是会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能力去救人。
  冰冷的海水里,同学们能相互信任,在一瞬间达成拉手救人的共识,源于平时家人般融洽的关系。虽然他们今年9月份才刚刚入学,但大家的感情却非常深厚。开学伊始,班里就建了一个方便随时交流的QQ群,大家常常在群里讨论问题,非常活跃。每当有同学过生日,同学们都
会在群里用“生日快乐”来为他刷屏。班上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大家也都会伸出援手。有一次,王强同学在篮球赛上扭伤了脚,班上的同学天天扶着他去上课,还主动帮他打饭打水,让他非常感动。高数课很难学,为了照顾女同学,班上的男同学自觉地将教室前2排座位让出来给个子矮的女生,好让她们能看清黑板。除了生活中互相照顾,这个班级还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积极上进的班级。支皓同学说:“我们常常成群结队去图书馆学习,大家也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学习气氛非常好。”
  好的习惯总是会互相影响,好的氛围往往能够塑造人格。正是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充满了正能量的集体里,在互相关爱、助人为乐的氛围里,才会出现冰海救人这样的集体行为。团结的集体,可以给予人能量;勇敢的行动,可以传递勇气。金修河同学说:“冲进海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很多人都不会水,后来知道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勇气,为他们感到非常骄傲!”杨运同学说:“当时刚下过大雪,非常寒冷,再加上那天风大浪大,我心里也很害怕。不过看到前面的同学那么勇敢,我也就有了勇气。”班上年龄最小的杨亮同学才刚满16岁,他小时候曾经掉进池塘里,被人救了上来,所以妈妈从小就不许他碰水,但那天他勇敢地冲进了冰海,是周围的同学给他了胆量和勇气。
  善良,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力量,是人性中最光辉的品质。有时,只是因为一缕善念、一朵慈心,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就能感动万千人心。参加冰海救人的艺术与设计学院2013级视觉传达设计1班的冯菁靖同学说,他并不认识率先冲进冰海的那两个同学,只是因为看到队伍最后的那个人向后伸出了手,他就义无返顾地跑过去了,“因为我觉得,他们需要我。”
  这23名冰海救人的燕大学子,全部是“90后”,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当全社会都在讨论“扶不扶”的问题时,他们用年轻的臂膀和过人的勇气,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坚冰,用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的优秀品格,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是我们全体燕大人的骄傲!
海燕高翔,英勇事迹彰显学子素养
“12?7 冰海救人模范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近年来,我校师生中的优秀典型层出不穷,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中,榜样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身边。“12?7冰海救人模范群体”是他们中的代表,他们为燕大学子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学校争得了巨大荣誉,向老师和家长交出了优秀答卷。他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沐浴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阳光,感受着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他们的成长和表现是时代造就的,更反映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多年来,我校始终致力于在大学生中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为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学校组织开展了“翔燕工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分别先后开展了“诚信在我身边”、“知荣明耻、尚德修身、塑造健康人格”、“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建功民族振兴新征程”、“情系燕园九十载、薪火相传谱新篇”、“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一路阳光”、“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通过把道德法律知识和日常生活小事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自找不足,自我反省。例如“算算一笔感恩账”、“模拟法庭”、“食堂光盘行动专访”等。2012年“感动你我?温暖燕大”雷锋人物芦东旭同学在走路时,总是随手拿着一个塑料袋,捡拾地上的果皮、废纸,当有同学质疑他是在闲操心时,他只是笑呵呵地回应:“我只是让我走过的路没有垃圾。”“感动你我?温暖燕大”雷锋人物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每年的“雷锋人物”都是由同学们自己投票选出,其中有同学、有老师、有宿舍管理员、也有食堂的阿姨。这些身边的榜样带给同学们极大的正能量,形成了尚德修身、互助友爱、从小事做起的良好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十年的探索和凝练,“翔燕工程”已经成为燕山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引领性的系统工程,贯穿全年的教育专题活动以持续不断的“正能量”成为在校生的“实践指南”和“思想盛宴”。燕山大学的学生,把报效祖国作为最大的追求,把服务人民作为最大的责任,把奉献社会作为最大的价值,以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迹,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成效。“12?7”冰海救人英雄群体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他们是万千燕大学子精神风貌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展现。还有很多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默默奉献,努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正能量。正如这23名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救人是理所应当的事,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对于网上出现的这名女子有可能是“非正常”冬泳者的说法,陈学沛说:“如果不是轻生就更好了,我们大家都担心她呢。”这简单一句话说出了燕大学子的淳厚、质朴。而这种淳朴善良,正是我们燕大学子身上最闪亮的品质。
■ 相关链接
在受到表彰和奖励后,23名学生表示,他们当时下海救人完全是出于平常心,不是冲着表彰来的,以后见到他人面临危险照样会挺身而出。说着说着流下眼泪,场面令旁观者动容。班长陈学沛说,得到
学校的表彰很开心,但是接受到钱物后大家很不自在,因为大家救人不是为了得到物质奖励。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但他们打算把钱物退回去。如果退不了,就想捐给需要的机构或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