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从“小处”看师德
2014年师德建设月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作者:■陈红杰
从学前班到研究生,我遇到过很多老师,到现在都记得学前班里用木棒敲我头的老师,也记得小学的时候很认真负责的老师。自己当学生的时候,从未考虑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直到自己真正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才开始反思这些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入职教育的第一节课老教授们讲的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我没有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从未考虑过这句话包含的使命。师德,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个不能深刻理解和深入实践的一门新课。我就工作一年来从小处谈谈我对师德的看法。
教师要经常夸奖学生,让不自信的学生找到自信。这一点从曾经给我上过课的外教霍玛身上体会很深。我当时是在西部的一个工科院校上学,西部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根本就不会开口说英语。霍玛当时给我们上口语课,难坏了好多同学。霍玛不会说汉语,只能用英语讲课,我们只能听懂英语,还是似懂非懂的,根本就说不出口。霍玛就把语速放的特别慢,让我们记下她说的话,然后让大家用英语说一下她所讲的故事。实事求是地说,几乎没有人听懂,大家都快把头埋到桌子下面去了。但是霍玛积极地鼓励同学,哪怕他们只说出一个单词,霍玛就会非常开心,用非常肯定的简直让你觉得你很了不起的口气说:“Very good!”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四节课的时候,大家终于肯主动开口说话了,虽然有些东西还是听不懂。但是大家心里已经开始慢慢地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这门课了。之后霍玛又每周请我们到她的家里做一次客,全程英语交流,这种状态持续了研究生生活的2年时光。能让学生打破对自己的否定,从不自信到自信,我觉得是这个老师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我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的学生从小习惯了被教育、被安排,几乎不能拥有自己的主见和兴趣,得到的肯定和奖励太少,这也导致他们对很多事情没有自信,没有激情去完成。所以我认为一个老师最先做到的就是对学生的肯定,让他们慢慢拥有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有理有据。有些课程不是考试课,学生就会不重视,所以一定要加强过程考核。上学期我上的《市政工程概论》,是一门考查课。但是,上课的第一节我就告诉他们,考查课是你了解其他领域的一个窗口,从现实的情况出发,间接地说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并且就明确了考核的规则。总成绩中有四部分组成:考勤成绩10%、提问成绩(鼓励分)20%、测验成绩(三次)30%和期末成绩40%。期末的最终成绩严格按照考核规则给分,然后将每位同学成绩的详细组成进行公示。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就无话可说,也防止了对考查课的考核不透明和不公平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一定要弄清楚原因,查明原因以后,要不要罚还要看具体情况,但是肯定会和学生有更深入的沟通。记得拿木棍敲我脑袋的学前班老师,那个时候我只有五六岁,大冬天的早上,那位老师要大家出声朗诵,但是天太冷,我一直处于冻木的状态,嘴根本就张不开。现在还记得脑袋上挨了狠狠的两棍之后留下的眼泪,当时想哭可是天冷得实在是张不开嘴。所以现在我是一名教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我都会仔细问清楚原因。有的时候,老师的不深入了解做的某些决定确实会给学生带来伤害。所以,要和同学们建立你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这么做的具体原因,这样会让问题慢慢的好处理。
这当教师一年的时间里,学生带给我很多感动,在被听课的时候,有的学生看出来我紧张,就偷偷地给我塞了一张鼓励的纸条,顿时觉得心里很温暖;还有天气较热的时候,我匆匆赶到教室,学生看到我汗流浃背,会给我递上一片纸巾……这些温暖真的很纯净,很感动。有的时候说我是教育者,不如说他们也在默默地影响着我,影响着我对教师和教育事业的看法。
在学生成长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在给我肯定的同时,我也应该给他们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更加细心、用心的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不惧怕失败、有上进心、有爱心。
(作者系建管学院教师,本文获师德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