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以“三·三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2-08     浏览(68)     (0)


  城南学院创办12年来,始终坚持边探索边实践,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吸取百家所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每年就业率在90%以上。学院受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11月,学院“三·三工程”成果荣获第三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

基础工程:三项内容打造“道德银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2007年10月,学院成立了湖南省高校第一家“道德银行”,即参照银行运作模式,将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以“道德币”这一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道德银行”的存折上,将活动中获得的“道德币”作为道德资产存入道德银行,同时可通过支取已存入的“道德币”获得相关帮助与服务。通过激励与约束的引导,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的产生;大学生在道德行为的不断强化过程中,感受诚信、友善的快乐,从而从根本上增强道德观念,并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律意识,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七年的实践证明:“道德银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道德银行”设有存储、支取、借贷三种业务类型。银行有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根据储户道德币数量,银行每学年评选出“道德富翁”;储户可通过支取道德币寻求帮助,也可通过支取数量不等的道德币换取校园各类讲座、晚会的紧俏门票。另一方面,学院将一学年获得10个道德币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和获得助学金的基本条件,正式写入相关规章制度。
  在“道德银行”的激励下,尚德文化在整个学院散发出勃勃生机,人人争做志愿者,个个愿当活雷锋。无论是志愿服务、义务献血、爱心捐款,还是公益劳动,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当仁不让。目前,“道德银行”累计储户30000余名,每人每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银行先后建立了各种志愿服务基地,如:11个社区服务点,2条公交服务线,1个交通协管站,11栋教学楼的“垃圾文学”清理,在湘西偏远学校设立了“城南助学金”,长期资助贫困学子等等。
  “道德银行”得到了时任团中央书记陆昊的高度评价:“城南学院开办的‘道德银行’是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创新。”新华社内参、《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纷纷对此进行专题报道。该项目曾获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引领工程:三拳齐发打造“先锋系列”把握学生党建工作两个关键

  
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锋模范,必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党员的发展与教育正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两个关键。学院三拳齐发,牢牢把握党员发展关和教育关。
  第一拳,开办“长沙理工城南先锋”手机微党校。学院利用微信平台,于2013年12月10日设立“长沙理工城南先锋”公众号。每天向订户推送党的知识、国内外重大新闻、校园党建新闻、校内重要通知。既传递了党建知识,又播报了重大事件,还兼顾了校园生活;既有知识点的教育,又有即时性的新闻,还兼顾了生活化的信息。目前手机党校学员已近2000人。
  第二拳,发布“先锋成长记录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由城南学子自主研发设计的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进行全方位记录的电脑软件系统,2014年4月29日正式上线。这个系统有三大功能。一是在线上传党员和积极分子所有的相关文字材料,如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二是在线上传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基本信息,如学习成绩、任职情况等。三是在线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模拟考试。同学们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都会被系统完整记录,同学们的基本信息都沐浴在阳光下,接受所有人的监督。党员发展的过程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有注册用户近3000人。
  第三拳,组建“先锋演讲团”。这是一个由具有先进代表性的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演讲团队。他们有的是工作上的楷模,有的是学习上的典型,有的是生活上的强者。他们不定期举行报告会,用自己真实的故事,感染、激励大家。
  学院这三拳组合发力,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增加了党员发展的透明度、公开度,强化了对党员的再教育、再管理,真正把握住了党员发展关和教育关。

辅助工程:三维一体打造“教育合力”实现教育主体的全方位联动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了高校教育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辅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院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力求整合各种教育平台的功能性资源,形成良性互补,坚持差异发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形成教育合力,走出了一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学生思想教育新途径。
  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效果良好。一是召开分地区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将“家长会”送到学生家门口,学院平均每学期召开两场,现已开遍湖南省所有地州市,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传遍三湘四水。二是成立大学生成才与就业家长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决策作用。委员会成员是各个层面具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拥有丰富育人经验,关心学校发展的热心家长。该委员会于2012年4月13日正式成立,建立六大平台:“城南大讲坛”指导平台、学生素质拓展保障平台、社团指导平台、优秀大学生奖助学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指导平台。三是开辟网络新阵地,以微博、团队博客为主要载体,创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平台。学院在院级和系级博客上面建立家长专栏,组织部分家长发表博文。发动广大家长建立个人或团队微博,在微博上互相交流,资源互补,集思广益。
  在引入社会教育方面,学院更是不遗余力。一是发展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先后成立20个校外教育基地,大力开展学生党员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将大学生教育放在一个广大的社会背景下。二是吸纳社会人才资源,组建“大学生职业导航师”队伍。“大学生职业发展导航师计划”从2009年底开始实施,由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湖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全省的大中型知名国有企事业和民营企业等单位的资深人力资源部长和专家中挑选、推荐并由长沙理工大学聘任的社会人士担任。先后三批共25名人力资源专家和高管在城南学院义务担任“大学生职业发展导航师”。一般每位导师对口联系五名低年级家庭较贫困的优秀大学生,通过面谈、电子邮件或QQ联系、周末课外团队辅导以及企业参观调研等方式进行个体辅导。三是广泛开展“预就业”,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对土木大类的学生试行在大三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书,大四在用人单位实习半年,实习结束时视情况签订就业协议书。目前建立预就业基地39家。四是以专业为依托,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包括:二级建造师、造价员、CAD工程师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高级涉外秘书证、助理人力资源师证、物流师证、机动车驾驶证等二十余种,每学期近1500人报考、培训。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学生思想教育模式曾获得第一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城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