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 《西北工大报》
学校青年教师畅言“马兰精神与西工大精神之契合”
本报讯(记者王丽)内化精神,助力成长。10月29日下午,“马兰之花在西工大绽放———青年教师论坛”首场论坛在友谊校区健翔楼举行。来自机电学院、航海学院、理学院的30余位青年教师聚集一堂,就“马兰精神与西工大精神文化之契合”主题,畅谈所感所想,阐释马兰精神和西工大精神的同频共振,表达个人对国家、社会、学校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寓个人理想于学校发展的志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小聪主持座谈会。
令人“震撼”和“感动”的神秘马兰论坛开场短片令人动容。短片辑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去世前数小时仍坚持工作、为国尽责的珍贵影像资料。看着视频中林院士以孱弱之躯和强大精神毅力,坚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很多青年教师眼泛热泪,感慨万千。
马兰,是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紫蓝色野花。林俊德院士在这个拥有浪漫地名的核试验基地,为中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奋斗一生。
“这段视频我看了不下五次,每一次都忍不住落泪。”论坛主讲人、材料学院高峰教授直抒胸臆说。今年7月27-31日,学校青年教师代表团一行19人赴马兰基地参观访问,重温历史,感悟精神,实地学习体会“马兰精神”,高峰即是其中一员。从参与马兰基地建立、参加45次核试验的林俊德院士到英雄墓地,从“寻找水源七人小分队”到“夫妻树”、“核大姐”等真人真事……高峰向与会者深情讲述了流传甚广的马兰故事,以及由这些故事凝聚成的“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高峰以“震撼”和“感动”作为关键词描述自己的马兰之行。从马兰精神和西工大精神共同拥有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基因,到倍受行业赞誉的“西工大精神”,高峰历数在马兰工作的西工大校友故事后,动情地说“我为是一位西工大人而骄傲和自豪,我也相信我们校友身上都有西工大精神的烙印”。他认为,不管是马兰精神还是西工大精神,都离不开“立足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尽心”的基础。作为教师,授业解惑是作为基本要求的“尽职、尽责”,传道则是精神层面的“尽心”。“只要尽职、尽责、尽心,我们人人都是好老师!”他自信的表述赢得了与会者一片热烈掌声。
青年教师精彩阐述深入思考“马兰精神”与“西工大精神”同频共振,鼓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无怨无悔实现科技报国的梦想。作为西工大教师,应该向“马兰精神”汲取什么?面对现实,青年教师如何静心研究、潜心育人?青年教师又该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学校发展?面对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目标,未来将成为学校发展中流砥柱的青年教师准备好了吗?
宽松的氛围,触及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话题,打开了与会青年教师的心扉。大家竞相发言,言辞恳切,观点鲜明,纷纷阐释对“马兰精神”和“西工大精神”的理解,讲述各自教学科研工作的感触,抒发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休戚与共的真挚感情。
“青年教师培养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精气神的问题。”机电学院青年教授常洪龙一语中的。他说,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精气神的人。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西工大的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青年教师应心存危机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精气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航海学院副教授张立川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就要有一种拼搏的精神”。“我们是不是评完副教授、教授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青年教授朱继宏的话如雷贯耳,引人反思。他勉励同辈人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以长远目标作为不竭的工作动力。
“是不是教好了学生、备好了课?是不是站在学术前沿,指导自己的学生?”青年教授司书宾认为,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每天思考自己是否尽到了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职,做好本职工作也是践行马兰精神与西工大精神的一种体现。理学院青年教师雷佑铭、肖曼玉在教师的本职工作中体味到了深深的幸福感。雷佑铭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酸甜苦辣,认为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股精神上的艰苦奋斗,必须有危机感,才能做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肖曼玉坦言“马兰精神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需要我们用心体味,内化于本职工作”。司书宾、胡海豹、苟秉宸等认为,物质生活好了,现实的诱惑多了,但只要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向上的梯度,追求精神上的“艰苦奋斗”,就能避免外界干扰,真正做到潜心科研。
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紧密相关,并就青年教师如何健康成长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就像我的家,家如果落后了,我的心里肯定很难过。”理学院副教授徐根玖以此比喻教师和学校的关系。他认为,个人发展和学校与紧密相连,学校应创造和提供青年教师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考虑不同类型老师的需求并积极引导,使从助教到教授的各层次教师都能拓展发展的空间;青年教师应全力投身教学和科研,竭尽全力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做贡献。
畅谈思想感悟,碰撞精神火花,积极建言献策。原定一个小时的论坛,不知不觉中已超时一个小时,但很多青年教师仍积极发言、意犹未尽。
“我们希望将这个论坛办成青年教师交流思想的平台。大家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探讨、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形成认同。”论坛最后,李小聪表示,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教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希望通过“马兰之花在西工大绽放———青年教师论坛”的形式,共同探讨青年教师如何提振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建设和发展的合力,切实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
据了解,“马兰之花在西工大绽放———青年教师论坛”由党委宣传部、基础研究会、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航空学院、航天学院、航海学院、材料学院、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联合主办,共安排3场。近期,论坛还将就马兰人“隐姓埋名”与西工大鼓励做“名师”、马兰做“惊天动地”事与大学育人“润物细无声”等相关话题,组织青年教师们深入交流,促进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