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北工大报》

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成长论坛”举行

2014-11-15     浏览(51)     (0)




  本报讯 (记者 吴秀青)青年才俊会聚,共话成长故事,共谋学科发展。10月30日下午,西北工业大学“青年学科带头人成长论坛”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校长汪劲松出席论坛并讲话;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长江学者、杰青刘云浩,西工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长江学者周洲,西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长江学者、杰青刘峰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作报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参加了论坛。
  “青年学者和教师是学校未来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未来学科发展的希望。”论坛主持人、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慧在介绍论坛背景时说,为了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形成各学科领域领军人物的重要储备,学校学科建设办举办这次“青年学科带头人成长论坛”,共同研讨青年教师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各位青年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鼓励和促进他们勇挑重担、快速成长。
  上学期,陈小筑书记与汪劲松校长相继调研了16个学院,与各学院35岁以下青年教师代表座谈,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资源”、“氛围”、“主动性”等方面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措施,有的还正在研究,比如科技管理部正在研究科研设备共享问题,研究生院正在讨论研究生名额分配问题等,有不少新思路和新举措“在路上”。———学校正不遗余力地构建青年教师全过程全方位的成长体系。
  “积极发展学术是高水平大学的鲜明标志,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水平无疑决定学校未来的学术水平。”汪劲松在致辞中说,本次的青年学科带头人成长论坛,就是为广大青年教师创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氛围和机会。汪劲松指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要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在三航等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令人振奋,但挑战巨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希望各学院、各部门关心、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希望各位青年教师志存高远,潜心学问,突破学术瓶颈,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围绕“青年教师如何规划学科方向、凝练科学问题,如何做创新性的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如何开展国际高水平合作交流,如何提升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等论坛主题,三位特邀嘉宾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卓越成就作了精彩的报告。三场报告各有千秋,彰显了三位学者深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刘云浩教授在以《从Mobicom最佳论文谈起》为题的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从选题、研究、撰写到发表Mobicom最佳论文的过程、机缘、感触和体会。他用“Knowledgeable”、“Independent”、“Smart”、“Strong”四个关键词阐释了科研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Keepitsimplestupid”的科研理念。他强调说,“知识、环境、机遇、资源,这些对于青年人成长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重中之重,是不断提升自我的科研素养。”从中国的文史故事到西方的笨苹果的传说,刘云浩的报告涉猎广泛、文理交融,其谈吐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展现了清华学人特有的魅力与神采。
  周洲教授的报告重点讲述了 “如何在国防工程背景下引领学科发展”,即如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防重大工程等做好学科引领性工作,与大家交流了她在科研道路上成长的故事。报告中,周洲着重谈到她的 “四大科研体会”,强调指出:一个新的时代来临时,应及时将新的研究方向引入学科,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国家的战略需求,及时将新的技术研究引入学科,让学科技术处于制高点;把握未来发展的走向,及时将新的知识引入学科,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团队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是强大学科的两个重要部分。周洲的报告内容像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一样厚重。
  《经典与现实的差距、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刘峰教授在报告中与大家重点交流了“在人文表象中发现科学实质,在科学内涵中感受人文情怀”的心得与感悟;着重讲述了“个体现状与目标的定位、发展过程中主观努力方法论及发展过程中客观协调方法论”三大体会;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激情与热力学驱动力、困难与动力学能垒、激情与困难的博弈等诸多关系。“过去18年,我从经典与现实的差距中获益;今后余生,我将献身于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在谈到国际交流时,刘峰强调说,不要把学习当作合作。其“学术成绩与创新点”,深深地打上了西工大人“三实一新”的烙印。
  三场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报告刚结束,三位嘉宾就“青年教师如何协调学术、社交与家庭的关系,使其均衡发展?如何处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发展得更快一些?”等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交流。
  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於志文作论坛总结,并简要介绍了学科建设办近期的主要工作,即“构筑大平台、凝练新方向、汇聚强队伍”。———第一,按照学科大类组织论证学科公共平台,整合学科资源;第二,结合“十三五”学科规划,组织各学科凝练重点建设方向,布局新兴交叉方向;第三,培育青年学科带头人,建立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中培育青年学科带头人是重中之重。於志文说,“今天举行的论坛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定期开展相关研讨,同时注重选拔一批在学科发展方向上有特别好的想法,特别有拚搏精神的年轻人,通过在学科建设、学科公共平台、指导博士生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青年拔尖学科带头人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