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 《上海大学》
在那菊香与才思绽放的地方
———记国内历史学界著名学者与上海大学菊展
11月7日,上海大学第六届菊文化节盛大开幕,深秋的校园姹紫嫣红,万株争艳,处处是百媚千娇的菊花在秋风中竞展芳颜。而11月8、9两日,又恰恰是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和上海大学历史系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联合主办的“义和团运动与义和团战争学术论证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众多国内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在切磋学问、激荡思想之余,还在会议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饶有兴致地观赏了菊展。
校园里五万盆花菊意正浓。玉白、粉红、金黄、淡绿、深紫…学者们仿佛置身于缤纷绚烂的菊花海洋中,流连忘返。踏着张家港小路,学者们来到泮池旁边。锦鲤争食,白鸽低翔,天鹅戏鸳鸯等景观深深吸引学者们的目光。回到会场,专家学者们纷纷热情赞扬上海大学青春靓丽的校园,令人惊羡的菊展,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力争上游的朝气。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教授更是当场口占一首《上大观菊》四言诗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绿草茵茵,
群鱼嘻戏。
鸽儿飞翔,
儿童相逐。
秋菊迎客,
群贤毕至。
此地何乡,
乌有之乡。
乌有维何,
上海大学。
莘莘学子,
其幸福何。
顿时,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会后,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郭世佑教授特意寄来七绝题诗一首《七绝》:奉陶飞亚教授之嘱为上海大学菊展吟之:航标自古耐霜寒,未阙东篱五彩攀。更喜帐传一十载,欢颜八万映青潭。(注:宝山乃永乐年间人工之山,为航标之立而垒成。上大立校宝山凡十年许,如今已是三万学子与五万菊花拥簇校园,蔚为壮观,故曰八万欢颜。)
真是“菊香与才思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就了学界的一段佳话。单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