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报》
“医学新青年”举办可穿戴医疗设备创新论坛
协和医院参与移动医疗变革,医生们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创新论坛表现出浓厚兴趣,讨论移动医疗的发展方向和医生的参与问题。硬件研发者和软件开发商认为移动医疗不仅是可穿戴和APP,而是医生治疗与电子科技的整合。移动医疗应满足需求,解决问题。
本报讯移动医疗是未来医疗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2.5亿元人民币,未来将达到500亿美元,一个智能化的医疗时代已经来临。作为移动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可穿戴医疗设备成为最早起步的领域。那么协和作为中国西方医学的发源地在这场变革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医生究竟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变革中的各个角色将遇到哪些困难?围绕这些话题,11月5日18:00,“医学新青年”品牌线下活动MEDTALK沙龙第四期———可穿戴医疗设备创新论坛在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会议室“热闹”开场。外科学系副主任林进教授、变态反应科尹佳主任、神经科朱以诚副主任、妇产科马良坤教授等来自我院内、外、妇产、神经科等科室的60余位医生、医学生,以及信息管理处朱卫国副处长等行政管理者,多家国内移动医疗设备研发者、软件开发商及媒体朋友参与论坛并展开热烈讨论。
与会的硬件研发者和软件开发商一致认为,当前国内的移动医疗技术已经能够做到测血压、血糖、心电图等,但移动医疗的关键词还是数据传输、量化自我和社交分享,只做硬件和APP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将可穿戴设备与家庭预防和出院后康复管理相结合,则极大提高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也能大大提高患者健康管理的便捷性。因此,移动医疗不只是可穿戴,也不只是某款APP,而应是医生治疗与电子科技的整合。未来,移动医疗发展的方向将是满足需求,解决问题———满足医生提高效率、更好地促进学术研究的需求;缓解患者痛苦,帮助其更好地康复和治愈的问题。
现场的协和医生对移动医疗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一领域发展的见解,向产品研发者提出了实质建议,同时,尹佳教授、朱以诚教授等也直指要害地点到了目前国内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的弊端———缺少医生的参与。因此,这一行业应诞生怎样一种机制以便使医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所有相关方都应尽早解决的问题。正如朱卫国副处长评论道,“谁能协助医生跟上IT时代,谁能协助IT颠覆医疗,他或将成为第一个成功‘吃到螃蟹的人’”。(黄付敏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