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外国语学院 20 周年之学院发展历程(二)

2014-10-28     浏览(43)     (0)

文章概述了外国语学院在发展历程中的成就,包括领导班子换届、公共外语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变化。文章指出,学院已经成为法大独特的品牌,并在法律外语和法律翻译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展望未来,前景更加灿烂,机遇与挑战并存,学院将用知识的琼浆浇灌生命的绿洲,继续创造佳绩,再造辉煌。


  第五阶段:跨越式发 展时期(2002.09—现在)
  2002 年6 月,外国语学院正式成立。 领导班子(2002-2005)成员是李立副院长(主持工作)、赵云鹏副书记、沙丽金副院 长。2005 年领导班子换届,李立担任院长、 许兰担任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沙丽金、 张清担任副院长、赵云鹏担任党总支副书 记。2009 年至今,李立担任院长、赵云鹏担 任分党委书记、沙丽金、张清担任副院长。 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公共外语教学及 专业外语教学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
  1、确立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 特色以“开放办学、严谨治学”的办学思路 为指导,以“中外并蓄、德业兼修”为院训, 传承中西文化,夯实语言基础,完善知识 结构,培育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 + 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重点突出法律外 语特色,打造优势,显示学术魅力,凸显学 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 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点,使外院切实实现教 学科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在全 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外国语学院。
  2、公共外语教学外院一直承担全校的公共外语教学 任务,目前已经发展为给全校博士、硕士、 本科生教授英、德、法、俄、日、意、西、拉丁 八个语种的公共外语。近年来,每学年授 课近300 门,开课逾700 门次,课时逾 22000 课时,选课学生逾20000 人次。
  大学英语是公外教学的重中之重。
  2003 年,学院经申请并报教务处批 准,将束缚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脱钩。
  2004 年,法大获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试点院校,正式实施以“基于计算机 和网络”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 2004 年至2010 年法大大学英语教学软硬 件设施有了极大地改善,建成了网络教室 和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也配备了丰富的 软件资源。校园网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 实现了所有的教室都可以上网。学生通过 校园网就可以登录并利用网络教室的所 有软件资源。这些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建立 和完善为教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根本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 学生为中心。
  2011 年3 月法大又成功申请成为全 国大学英语教改第三批示范校,开始了第 二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2 年9 月, 2012 级新生全面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就是 将英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在 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技能。这样 的教学模式将语言形式和学科知识统一 起来,学习的目的从“学习英语”转向“用 英语学习”。
  3、创办德语专业2004 年,德语系正式成立。与法大中 德法学院合作,实行“5+2”培养模式。德语 专业学生在完成五年德语和法学双专业 本科学习后,直接进入中德法学院学习法 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建 设,德语专业拥有一支年轻的师资队伍, 专业涉及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等领域,专 业结构比较合理。我们培养的学生熟练掌 握德英双语、谙熟中德两国法律制度;他 们有的已学成回国,在国内高校任教,开 始用他们所学培养下一代学子;有的被外 交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录用;有的被国 际组织、机构或律所聘用,在国际舞台上 彰显法大英才的风采。
  4、英语专业的发展与改造2003 年,英语专业实行“3+2”的人才 培养模式,即学生完成三年英语专业学习 和二年法学专业学习后,可获得英语与法 学的双专业学士学位。
  2013 年,英语专业开始进行改造。改 造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法大法学、商 学等学科的教学资源,将法律英语和翻译 结合起来作为突破点,重新整合师资队 伍,围绕外语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 标,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方 向,增设英语与法学或商务等学科相结合 的方向性课程,强化课程体系的丰富性和 层次性,全面推动英语专业的特色学科建 设。根据教育部现有的本科生招生专业目 录,将现有的英语专业本科改造成英语 (法律英语)和翻译(法律翻译)两个方向。 法律英语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厚实的英语 语言知识和法律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 思辨创新能力的法律英语人才;而法律翻 译方向旨在培养学有专长的翻译(法律翻 译)专业人才。
  5、学科发展2006 年,外语学院获批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点。该专业包括应用语言学、翻译理 论与实践和英美文学三个方向。2007 年9 月正式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2007 年, 四个学术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即大学英语 研究中心、法律翻译研究中心、法律英语 教学与测试研究中心和德国文化研究中 心。
  2011 年,学院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 学科硕士点,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 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四 个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法律 翻译和法律语言高级外语人才。
  2011 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获批法大 重点建设学科。
  2011 年,外院自主设置外国语言学与 应用语言学学科。
  2013 年7 月,学院正式创办了第一份 国际学术期刊——— I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Legal Engli sh。
  2013 年12 月,外院申报的翻译专业 硕士点( MTI)成为学校向国务院学位办 推荐的两个专业硕士学科点之一。
  6、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教职工97 人,专职教师83 人,教授11 人,副教授34 人,讲师37,助 教1 人。博士23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 55 人(其中在读博士15 人),占教师总数 的94% 。同时具有外语和法学硕士或博士 学位的教师20 人,占教师总数24% ;有海 外留学背景的教师48 人,占教师总数 58% 。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 项,出版著作(译 著、编著、教材)近300 部;学院多次主办、 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7、社会服务外院师生在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外院师生承担了《中国法学》、《中国 知识产权》等期刊论文的翻译工作,还承 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会刊《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编务指导和管 理工作,还组织研究生作为志愿者参加全 球化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为会议提供翻 译和会务服务。
  外院一直承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 试和英语口语等级考试,外院老师还为多 项国际及国内的外语考试担任考官,为北 京地区的外语考试提供了支持。教师还受 聘参加各级外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赢得了社会赞誉。此外,外院一些教师受 聘教育部考试中心,参加全国大型外语考 试的命题工作。
  自2007 年起,由全国 LEC 统一考试 委员会依托法大外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 法学院成立 LEC(法律英语证书)考试中 心,具体组织 LEC 考试工作。旨在为从事 涉外业务的企业、律师事务所提供招募国 际性人才的客观标准,同时督促国内法律 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8、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对外交流的重要 窗口,外院在国际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 作用。一方面,在法大的对外交往中,外院 教师有60 余人次参与各类会谈翻译和协 调工作。另一方面,外院教师通过各种途 径到国外从事有关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 际交流与合作,全院一半以上的教师有赴 国外大学交流、访学、讲学的经历。
  从2009 年开始,德语专业与学校国 际交流处联合举办了德国北威州大学与 中国政法大学暑期班。同时,根据法大与 德国科隆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2009 年 起,德语专业学生每年可赴德参加科隆大 学国际暑期班培训。
  自2009 年以来,外院与英国埃克斯 特大学、牛津大学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 开展暑期学生交流项目。
  9、人才培养外院培养的学生在各类外语竞赛中 频频获奖:
  2005 至2014 年,全国大学英语竞赛, 法大共有12 人次荣获特等奖,43 人次荣 获一等奖,120 人次荣获二等奖,254 人次 荣获三等奖。
  2003 年至2011 年, CCTV 杯(外研社 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法大1 人荣获二 等奖,2 人荣获三等奖。
  2006 年至2013 年,“外研社杯”全国 英语辩论赛,法大2 人荣获全国决赛一等 奖,10 人荣获全国决赛三等奖,2 人荣获 华北地区二等奖,2 人荣获华北地区三等 奖。
  2011 年至2013 年,“21 世纪杯”全国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法大2 人荣获京津 冀地区决赛一等奖,1 人荣获全国总决赛 三等奖。
  2010 年至2014 年,海峡两岸口译大 赛,法大2 人荣获二等奖。
  2010 年至2013 年,北京市大学生英 语演讲比赛,法大3 人荣获1 等奖。
  2010 年,“传神杯”第二十二届韩素 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法大1 人荣获优胜 奖。
  外院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自2003 年实行法学外语双专业本科 教学培养模式以来,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就 业指导中心数据库对2005 届毕业生至 2013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信息,外院共 培养了493 名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 就业率97% 。
  自200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以来,每 学年,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论 文十余篇;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 学术会议二十余人次;二十余人作为志愿 者参加全球化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提供 翻译与会务服务。自2010 年第一届毕业 生毕业以来,外院培养的研究生一直保持 100% 就业率。
  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经 外贸、教育、法律事务、新闻等各条战线, 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和欢迎,为国家经济建 设和社会开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0、教师荣誉、表彰等情况近年来,外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 获得不少荣誉、表彰。
  外院有一人荣获国家级宝钢优秀教 师奖,一人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英才 计划,五人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师奖。
  在教材建设方面,外院教师编写的教 材有4 本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 材。
  在教改项目成果方面,有两项教改项 目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项;有两项 教改成果荣获北京(地区)市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项目优秀成果奖。
  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方面,外院共有 四位教师获批国家级的人文社科项目,另 有五位教师获批省部级项目六项。
  回首过往,外国语学院的发展,一步 一个台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法 大独特的品牌,在法律外语和法律翻译方 面,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展望未来, 前 景更加灿烂, 机遇与挑战并存, 奋斗和成 功孪生。我们将用知识的琼浆浇灌生命的 绿洲, 高扬智慧的火把, 点燃民族的希 望!我们的事业, 如日东升,蒸蒸向上, 我 们的事业定能再创佳绩, 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