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老师,一辈子当不够

——记我校音乐系主任闫永丽

作者:萧寒 潘涛    
2014-11-07     浏览(98)     (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闫永丽,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现任音乐系主任,教授,菏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承担省厅级科研立项6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国家核心期刊10多篇,出版《菏泽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研究》等专著两部,研究项目《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文化创新奖。
  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看“德艺分不开,做艺术的,只有有了德,艺术才会找上门来。”采访一开始,闫永丽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而事实上,她也是这样去做的。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一名农村女孩找到她,说是想学唱歌,但在接触中,闫永丽了解到,这个女孩的母亲去世,姐姐出嫁,弟弟外出打工,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家庭条件很不好。这个女孩只是说:“我很喜欢唱歌!”“没事,不要交学费,只要你喜欢,我就全心全意教你。”闫永丽又一次让善心给自己做了决定。但女孩因为文化课不过关,第一年没能考上大学,闫永丽又说:“来吧,我还教你。”而另一个女孩,跟着闫永丽学了四年专业后顺利考上贵州大学,但这并不是结局,女孩在贵州学习时专业上遇到困难,成绩直线下滑,闫永丽了解后,便主动联系女孩父亲,在贵州找了一名优秀老师为女孩传经授学,最终女孩顺利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贺卡像雪片一样飞过来,这些卡片便成为闫永丽幸福的源泉。她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看到他们一个个有了出息,作为母亲哪会不高兴呢?”
  爱可以放宽,但专业必须严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闫永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规律,在准确把握大纲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虽然有些东西对她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但她仍像接触新教材时那样用心。为提高教学水平,她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性教学,并且在系里改革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闫永丽在讲课中,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从一个音节到一首曲子,从一个眼神到学生的整体形象气质,她都是一点点的严格要求,正如她说的“爱可以放宽,但专业必须严格”,也由于她严格的教学,学生才接连不断的取得优异成绩。学生齐雅琼代表二炮歌舞团参加全军文艺会演荣获金奖;杨荔坤荣获全国“十大民歌演唱家”的称号;辛霖获全国“推新人”大奖赛金奖,贺思剑获得山东省第一届网络歌手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董文文、刘媛媛等获菏泽市青年歌手奖赛一等奖。
  大自然决不辜负流过辛勤汗水的耕耘者,学生齐雅琼在给她的信中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对我来说,还有比母亲更崇高的爱,那就是闫老师给我的‘严厉’,给我的知识!”
  一本书从写成到出版,修改20多遍201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闫永丽写的 《菏泽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研究》与《南路琴书锦集》两本书。说起这两本书,闫永丽感慨良多。她说,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一趟趟到农村采风得到的,酝酿与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我去一个农村采风花鼓艺术,村里的人还很惊讶,他们就说‘你们还研究这个?’,所以说很多采风也是在很多不理解的情况下完成的。”找到了材料,就开始加工,为了写好每一章节,她又翻阅大量资料,带着老花镜一遍一遍撰写校对,觉得哪有欠缺就重新修改,一本书从写成到出版,前前后后修改了20多遍。
  “没成想,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对系里的科研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少老师都开始努力发表科研论文了。”现在音乐系每年都会发表50多篇科研论文。
  (本报记者 萧寒 学通社 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