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以服务求进步 以贡献谋发展———记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后勤管理处党支部

2008-11-26    


  后勤管理处水电管理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奋战一周,更换改造下磨溪段取水管道工程。 周荔 摄


  今年7月,省委教育工委发出了《关于表彰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我校后勤管理处党支部———机关第十一党支部荣获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该党支部书记林雪峰高兴地说,这是本支部21名党员的光荣,也是全处200多名职工的光荣。
  回顾近年来,后勤管理处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开拓后勤工作新局面,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动后勤工作新发展。党支部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全处职工干部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工作,使得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指导思想明确。后勤工作繁重,正式职工少,只有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搞好我校后勤服务工作。支部成员们坚持学习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统一认识,协调一致,有效地组织全体党员,在处行政的统一指挥下,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利用发展契机。党支部利用党的十七大召开这一契机,在大会召开前提出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口号。十七大召开后,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提高了,日常工作与迎十七大相联系,积极性增强了,整个后勤战线风正、气顺,呈现一派和谐、团结、向上的气象。迎接教育部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评估等也是一个个重要的契机,支部配合处行政贯彻校党政提出的20字评建方针,切实把迎评促建落实到后勤处的各项具体任务中去。
  推动后勤改革。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对后勤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2006年10月,在校党委领导下,党支部和处行政带领全处职工干部率先开展了新的一轮改革。从机构设置到管理模式到岗位设置到人员选聘都做了很大的变动。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所有重要岗位都由党员承担,三个中心的下属机构也都配齐了人员,为更好地服务校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后勤管理,后勤处出台了《后勤管理服务指南》,向教职工公布了6条48字的“服务承诺”,同时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布办事程序、流程图以及许多相关的规定等。在服务质量调查中,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加强了财务监管,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处里成立招投标工作小组,对各种改造、维修、装饰以及水电、绿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食堂食品采购等,都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投标,杜绝了徇私舞弊现象。
  后勤成绩突出。饮食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后勤自己经营管理所有餐厅的目标,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校校情的饮食服务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取得成效,去年完成营业额900多万元,收回设备折旧费超过90万元,师生的满意度也有较大提高。
  水电保障方面:由于引智泉水入芳名湖,同时加强对全校管网的核查、更新、改造和维护,消除了隐患、减少了浪费、节省了开支。与省内同等兄弟院校相比,全年水电费少支出近一半。以党员为主体的水电管理服务中心承接了学校十几个维修、改造施工项目,验收合格率达百分之百。物业管理方面:文印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业务量饱满;物流管理与服务也顺利达到预定目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已制度化、规范化;校区保洁、房产维修、维护,校园整治改造都在加速规范进行,而且不断取得成效;校园绿化工作2008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极大激励了学校的绿化工作向着一个新的目标奋进。医疗保健方面:
  增加了“24小时联系服务”基本保证了师生的就诊需求,年门诊量达3.5万人次以上。对学校大型活动开展现场医疗救护;开展服务师生员工的健康体检,全年体检量达万人次;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和指导。后勤新闻报道工作:及时通报、宣传处内讯息、工作情况、好人好事,被评为学校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
  眼下全校正在开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文明学校”评估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如何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后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后勤人为之不懈的努力。后勤管理处的负责人林育堂充满信心地说:“近年来的工作成效,说明了这个支部是有战斗力的,党员们是有凝聚力的。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克服缺点、努力工作,使后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文、图/机关第十一党支部周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