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景德镇陶瓷大学 - 《陶瓷大学报》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作者:马晓静    
2014-10-20     浏览(75)     (0)

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张爱玲与胡兰成感情生活的评论,作者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尊重和高山流水的,而不是俗套的男欢女爱。作者对胡兰成的文笔和情感表达赞赏,并认为他是一个小清新的人。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胡兰成情不专的事实,但仍然对他们的感情表示尊重和珍惜。


  看过太多写张爱玲的评传,但都不是很合我意。我看过不少爱玲的小说,我心里的爱玲都不似那些书里的样子。所以想起了 《今生今世》,抱着想看看胡兰成笔下的张爱玲的私心,我从第一页开始看这本书,期待值越来越高。
  我想我是喜欢胡兰成的文笔的。不需要知道他长的什么样子,光看他字里行间透露的气息,你就能在脑子里轻易想象出一个书生意气的形象,那慢慢悠悠浅唱低吟的样子真是一点不为那个世道所急。是的,急什么呢。管他的抗日战争,管他的锒铛入狱,还有数不完的花儿,泣不完的深情,能奈他何。就是这么淡淡的,从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到有凤来仪,从白娘娘真心错付到汉皋解佩,一本书里你看到的何止一个世界呢,一个世界你明白的何止一种道理呢。
  爱玲说,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兰成怎么看的呢。他只是说人与人的素面相见,没有巫魇与心机,世界就清平。这就是胡兰成。我戏说他该是他那个年代的小清新了。我承认我想要着重的还是爱玲与兰成,兰成与爱玲。我们不讲俗套的男欢女爱,我们只说高山流水。
  以前看林徽因问梁思成自己要如何在他和金岳霖之间抉择,我一直不喜欢林徽因,总觉得她得了便宜又卖乖。现在看胡兰成写张爱玲问他,如何在她和小周之间选择,我才明白这种坦荡的感情可能只有那个年代,他们那种深明大义的人身上所具备。
  爱是哲学,爱是逻辑,爱是理智,爱是自由。他们明白,所以不再拘谨,不再逗留,即便开出过尘埃里的花,即便赌书泼茶的过往历历在目,爱也是克制。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胡兰成写的关于和爱玲的桥段,在他们分开之后:“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有时写了一回,出去街上买块蛋糕回来,因为每见爱玲吃点心,所以现在我也买来吃,而我对于洋点心本来是不怎么惯的,爱玲还喜欢用大玻璃杯喝红茶。”
  顿时明白,谁是谁的生活背景最后不过也是沦为甲乙丙丁。只不过论这个过客是否在生命中占据过什么罢了。
  其实我没有太羡慕相爱后的张与胡,人因为陌生而在一起,却因熟稔而分离。那年兰成第一次见到爱玲所感到的世界六种震动可能往后再没有了。否则哪里来的后来的小周呢?
  应爱玲之意与爱玲诀别,《今生今世》里你未曾见到一句说爱玲的不是。爱是尊重,过去的那些日子,一个愿诉一个愿听,高山流水不过如此。那些日子的美好理当珍惜珍重,因为现实残忍,怂恿时间把相爱写成相爱过,所以记忆成了唯一牵绊的线索。那就如此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的朋友说胡兰成爱不伪却情不专。我是赞同的,以至于爱着爱玲的我实在无法直视温柔体贴的小周。我只是一厢情愿地心有不甘,不想误导他人,但愿更多的读者能连贯地读下去,不要辜负这一番今生今世。
  情有迁异,缘有尽时,而相知则可如新。二人虽有仳离,亦彼此敬重,爱惜之心不改,此乃最为难得。
  用一句书里我最爱的话结尾,权当纪念,权当珍惜。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